[提要] 21世纪以来,我国城镇化率从2000年的36.22%上升到2014年的54.77%。随着城镇化脚步的加快,城镇化进程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本文以吉林省特色城镇化为研究重点,采用层次分析方法,对东北三省的特色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实证分析,并给出相应的结论和建议。
关键词:特色城镇化;指标体系;因子分析;层次分析
吉林省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城镇化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在东北三省中,吉林省总体发展水平不及其他两个省份,且吉林省各地级市、县级市之间的特色城镇化发展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总体上在全国范围内竞争力较低,这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本文力图从吉林省特色城镇化的发展着手,通过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判别吉林省特色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找根源寻方法。
一、吉林省特色城镇化发展现状
“十二五”时期,吉林省特色城镇化发展取得了新成就,城镇人口逐年增加、城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镇的聚集辐射带动作用增强,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吉林省特色城镇化的发展也暴露出很多问题。
(一)城镇化率先高后低,增速先减后增。2005年吉林省城镇化水平高于全国,2005~2013年间吉林省的城镇化率水平在50%~55%之间缓慢增加,而全国的城镇化率水平则实现了跨越式增长,吉林省的城镇化发展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其优势在逐渐削弱,2014年吉林省的城镇化率为54.7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02个百分点。2006年以来吉林省城镇化率的增速变动趋势近似呈U型,2006~2010年间,吉林省城镇化率的增速呈直线下降的趋势,且2010年增速最低,低于0.01个百分点,吉林省政府及时对形势进行分析,转变城镇化发展模式和目标,在2011年城镇化率的增速仅出现了少许回升,而2012年和2013年政策的效果凸显,吉林省城镇化率的增速呈直线上升趋势。
(二)经济规模缓慢扩张,增长潜力大。一个地区城镇化发展的好坏,最明显的迹象就是经济规模的扩张和增速强劲,衡量经济规模的最主要指标是地方生产总值及其增速。东北三省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2004~2014年11年间,吉林省的地区生产总值在总量上不及其他两个省份,但增速大部分年份均超过其他两省,这都说明吉林省的经济增长潜力是巨大的。
(三)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偏低。衡量城镇综合承载能力的指标包括供水普及率、城市燃气普及率、人均道路面积、人均居住面积、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万人拥有公交车辆、每十万人口在校学生数等指标。吉林省的城市设施建设中城市用水普及率、城市燃气普及率、每万人拥有公交车辆、人均城市道路面积、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说明吉林省的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不足,在未来一段时间应着力提高城市设施建设,加大投入力度。
二、东北三省特色城镇化发展水平对比分析
本文立足点为吉林省,以东北三省为范畴,对其特色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
(一)数据来源及样本的选取。本节选取的数据来源于《辽宁省统计年鉴2013》、《吉林省统计年鉴2013》、《黑龙江省统计年鉴2013》,选取了27个指标进行对比分析。
(二)层次分析过程。应用层次分析法分析问题时,首先要把所研究的问题进行条理化和层次化,如本文所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总共有三层,最高层即系统层是特色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中间层又分为六个子层,最底层是具体指标数据层。这样递进的层次关系将特色城镇化的发展水平评价体系分为了若干小块,更有利于数据的收集和目标的实现。本文借助yaaph层次分析法软件来对特色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