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网络规模化、装备专门化、技术系统化是铁路集装箱运输物流化的优势。而集装箱运输体制有待完善、技术装备水平不足、管理服务质量落后、运输通道能力不足是其目前面对的问题。应改革管理体制,加强运输组织,积极开展集装箱多式联运。
关键词:铁路运输;集装箱;物流
文章编号:1005-913X(2013)02-0048-03
货物运输向便捷化发展的同时要求运输服务质量不断提高。集装箱运输作为一种重要的货物运输方式,由于其货物损耗小、便于“门到门”、集装箱运 输可以质量良好地完成国民经济对运输的需要,在整个运输过程中,便于倒装,具有安全、迅速、经济的特点方便多式联运等特点,得到普遍采用。近年来,铁路集 装箱运输发展迅猛,集装箱运输代表着铁路货运的发展方向。未来5年的集装箱行业复合增长将达到29.5%。加快铁路集装箱运输的发展已成为发展战略的重要 组成部分。
一、铁路集装箱运输物流化的优势分析
从我国和世界国际集装箱发展趋势来看,大力推进海铁联运、水水联运、水公联运将是我国集装箱运输进一步快速发展的必由之路,同样也是铁路运输 进一步发展的必然选择。铁路运输相对于公路运输来讲,具有适宜于较长距离和成本较低的特殊优势,所以,笔者认为加快推进海铁联运,将是未来我国国际集装箱 发展的重要抉择。
随着铁道部18个集装箱中心站的建立,各主要港口相继开通了连接纵深腹地的海铁联运集装箱班列,如大连、天津、青岛、连云港、上海、厦门等, 运行效果不错,加速了内陆集装箱货物向沿海港口的集中。目前,海铁联运发展势头很好,要维持良好的局面,产生最佳效果,需要各有关管理部门、各相关单位、 各主要企业之间加强协调、加强市场监督,从技术上解决标准和规范问题。通过各相关方面的共同努力和各有关政府部门的积极协调和有效配合,我国海铁集装箱多 式联运将会出现更好的发展局面。
物流化是当今货物运输的一个重要趋势,物流运输的服务理念已经渗透到铁路运输中。运输是物流系统最基本、最具活力的功能要素。交通运输网络构 成现代运输网络的基础平台,交通运输系统的运作优化与成本控制是整个物流系统优化运作与成本有效控制的关键。运输业向现代物流业的融入拓展和产业升级,形 成国际现代物流发展的突出特点和重要趋势。铁路集装箱运输开展物流服务可以充分发挥其在各方面的优势。
(一)铁路运输网络规模化
现代物流业是一个先期投资很大的行业,需要大量网络运营投资。到2020年,铁路将建成连接18个集装箱中心站,运营里程达1.6万公里的双 层集装箱运输通道,铁路货运方面将大力开行集装箱快运班列。中心站功能齐全、设备完善、技术先进、能力强大,将成为全国性的铁路集装箱运输中心和物流中 心;四十余个集装箱专门办理站配套仓储、装卸、搬运、检修、维护设备和手段,将成为区域或地区性的铁路集装箱运输中心;一百余个集装箱代办站,将成为吸 纳、集散集装箱货源的网点。
(二)运输装备专门化
目前,全路拥有1吨、10吨集装箱和20英尺、40英尺国际通用集装箱和折叠式台架箱、双层汽车集装箱、罐式集装箱等专用集装箱共计14类 38.9万只,拥有集装箱专用平车9130辆。近年来,集装箱、集装箱专用车辆保有量逐年提高,装卸机械有所改善,购置了一些正面吊、轮胎吊、叉车等。
(三)信息技术系统化
铁路集装箱运输有比较成熟的应用信息技术,开发了集装箱专用车动态查询系统;建立了统一的集装箱票据管理及清算系统;集装箱追踪系统将集装箱 装卸车清单、回空清单信息与车号自动识别系统中的车辆变化信息紧密衔接,从而实现了集装箱节点式追踪以及集装箱保有量的统计,在调度指挥、资源配置、客户 服务等方面己发挥作用。集装箱统计分析系统采用数据仓库技术,以历年集装箱货票信息为数据源,对集装箱运输的运量与收入情况进行分析,为宏观决策提供依 据。集装箱与蓬布的制造、修理、报废都实现了计算机管理,并与集装箱调度系统的信息共享。
二、铁路集装箱运输主要问题分析
尽管铁路集装箱运输升展物流服务在网络规模、运输装备、信息技术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由于体制、制度等方面的影响,仍然存在大量的问题有待解决。
(一)管理体制有待完善
中铁集装箱运输公司的组建,改变了铁路集装箱运输管理的原有模式,但由于系统配套的管理体制没有完全到位,运力掌握在各铁路局,致使公司的市 场主体作用没有充分体现。铁路尚未政企分开,铁道部依然用行政命令支配企业行为,铁路运输企业基本没有自主经营权,民资及外资进入则意味着相应丧失了对自 己财产行使完整法人权利。铁路财务清算不符合市场经济原则,铁道部进行实质性的分配收入并核算成本,运输企业的运营成本、责任、收益难以界定清楚。铁路运 输企业没有自主定价权,实行全国统一运价,既不能反映本线运营成本情况,也不能反映运输市场供求关系,运输企业无法随机运用价格机制来配置资源。
(二)技术装备水平不足
现代物流要求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最大限度地实现物流之间的信息传递。目前,我国的远洋运输公司、海关和公路部门正在开发利用EDI系统,而铁 路在这方面还是空白,大量的货票处理依然沿用落后的老办法。这一方面增加了铁路集装箱运输中对箱源掌握及过程监控的难度,无法为货主提供满意的服务;另一 方面也给铁路参与多式联运带来一定困难。
(三)管理、服务质量落后
管理方式上,虽然近几年铁路集装箱运输实行了“一口价”,发送、到达货票和跟踪系统也实行了微机管理,但缺乏对箱号等基础信息的采集与管理, 以及在站集装箱的作业管理及集装箱到达卸车、交付、受理、承运等过程中的共享等问题。铁路集装箱运输存在无法预测货物运输时间、运输时间长、定箱等待时间 长以及无法知道货物在运输途中的位置等问题,不能给货主提供很好的服务,导致货主不愿意选择铁路集装箱运输。另外,铁路与其他运输方式间的多式联运开展不 足,空运、海运、公路运输、铁路运输实行的是条条管理,自我封闭,缺乏配合与协调运作,因此不能实现集装箱“门到门”的高效运输,使集装箱多式联运的广度 和深度受到严重制约。 (四)运输通道能力不足
铁路集装箱运输货物大多为高附加值产品,要求货物运输快捷、安全,而由于我国集装箱运输货源、货流地域上的不平衡,铁路集装箱主要集中在广 州、成都、天津、上海、北京、乌鲁木齐、昆明、重庆、哈尔滨、兰州等10大集装箱作业点,发送量占集装箱总量的30.33%,到达量占总量的 35.46%。运输通道主要集中在京广、京沪、京哈、陇海等主要铁路干线,这些干线能力利用率已趋于饱和,这种状况难以满足现代物流对铁路集装箱运输的需 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