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鹤峰县茶叶综合产值分析
由表2可以看出,鹤峰县的茶叶综合产值在不断的提高。茶叶的综合产值与时间呈直线相关(y=2.778x-5 576),每增加一年,茶叶综合产值增加2.778亿元(r=9 354**)。
2 鹤峰县茶叶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2.1 鹤峰县茶产业发展优势条件
(1)自然资源优势。鹤峰县位于湖北省西南部,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终年多雾,昼夜温差大,雨量充沛,土壤肥沃,土层疏松,页岩、泥质岩和部分碳酸盐岩发育而成的红黄土壤和沙质土壤,土壤含硒量≥0.4mg/kg的面积达到40%,PH值在4.2~6.5之间,非常适宜茶树生长。
(2)旅游资源优势。鹤峰县地处张家界、长江三峡、神农架等国际知名景区的黄金节点上,境内自然景观秀丽,民族文化资源独具特色。据统计,近年来到鹤峰观光旅游的人数呈不断递增趋势,仅2015年全县接待游游人数达108.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51亿元。县委政府正倾力打造鹤峰旅游产业,在“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战略中,茶旅结合日趋紧密,而茶叶作为鹤峰最重要的旅游产品,将迎来一个新的高速发展期。
(3)政府重视。鹤峰县的历届县委、县政府都把茶叶产业作为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发展,将其列为绿色产业集群之首,确定为全县农民增收的第一财源、产业发展的第一重点、对外开放的第一名片,设立了直属县政府管理的鹤峰县茶叶局(恩施州唯一的正科级单位);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茶叶产业发展的决定》、《关于加强茶叶基地建设的意见》等文件,明确茶叶生产的各个环节必须全面推行茶叶标准化生产;同时,在无性系良种茶园基地建设上,出台了“小额信贷、财政贴息”的优惠政策,对改造老茶园换种无性系良种茶的,每亩补助300元,政府贴息3年;对低产老茶园换种改造的补助农民200元/667m2,对无公害茶叶产品开发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法人给予奖励。全县正在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主力、农民主体”的茶叶发展格局。
2.2 鹤峰县茶产业发展劣势分析
(1)茶叶品牌多而杂,知名度不高。近年来,按照“企业主体、政府引导、逐步吸纳”的原则,县委、县政府积极推动“翠泉”牌鹤峰茶品牌整合,但没有形成强有力的市场竞争合力。据统计,2015年全县茶叶企业总数达1 176个,茶叶注册品牌数达63个,但获湖北省著名商标(或品牌)仅有4个,没有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一家企业、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一个加工作坊拥有一个或多个品牌比比皆是。品牌多增加了企业自身负担,导致宣传力度不够,无法打响自有品牌。品牌多而杂,容易造成行业竞争,市场混乱,并导致政府的扶持资金分散,难以把品牌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