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农目前蔬菜种植基本上是以经验为主,很少有先进的技术指导;这样生产出来的蔬菜也就很难符合超市、生产加工企业等供应链下游的客户标准。菜农组成的合作社组织应该积极与合作方沟通,最终达成蔬菜最终要达到的标准,如农药最低残留和相关种植技术指导等。在蔬菜流通规程中,应该科学标准化装卸搬运包装,保证蔬菜的质量。引进国内外农产品物流先进技术,从多方面降低过程中的损耗。核心企业主导建立冷链物流,实现无缝连接。
四、基于小农户参与下的蔬菜供应链运作模式
1.传统蔬菜供应链运作模式
传统蔬菜供应链模式是基于生产、消费的多环节模式,其特点是以家庭为中心,实行分散经营。菜农根据自己的意愿种植蔬菜,等到收获的季节,把菜运到批发市场出售然后由批发市场出售给市民、超市等或者自己摆摊出售;也有菜贩子上门收购,然后菜贩子再出售到蔬菜批发市场最后销售给顾客。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以及消费者消费习惯的改变越来越显示出弊端:
(1)农户家庭经营限制了农业劳动率和农产品商品率的提高。农户往往没有足够能力和热情去关注市场,农户自身受文化知识制约,很难把握市场和预测市场变化,很难进行生产的有效计划。
(2)小规模生产经营不足以迎合当前市场需要。由我国国情决定,我国蔬菜贸易主要发生在空间上隔离的城市和农村之间,其中流通环节多,物流成本高;作为单个农户没有能力向相对较高的流通成本挑战。同时小规模的生产有可能不符合需求的标准。
2.小农户参与下的蔬菜供应链运作模式
在上文中已经分析了小农户参加的原始蔬菜供应链的问题和策略,引入了建立合作社对于小农户参与下的蔬菜供应链的重要性。促进蔬菜供应链的运作效率,降低浪费、减少中间环节,降低生产、物流成本,保障农民增收。
(1)与上游的集成。蔬菜类的生鲜产品主要由批发市场通过生产基地或者代理商、经纪人和农户建立合同关系。一种模式是通过批发市场和生产基地进行后向整合从而确保蔬菜安全。另一种模式是批发市场通过培养自己的代理商,并利用他们与农户和基地长期合作的优势,指导并引导农户和基地在产地进行产后初加工,逐步推进商品的质量化、规格化、包装化。这种那整合合作社与供应链下游建立契约关系或者进行垂直化经营模式与产地建立战略联盟,从而确保蔬菜质量符合市场要求和市场供应的稳定性。
(2)与下游的集成。批发市场和加工企业通过配送中心和超市紧密相连,形成比较稳定的战略联盟和市场供销关系,同时,利用超市终端系统与供应链管理平台进行信息交换,及时得到市场信息并通过交易平台传递给消费者。
五、结论
本文通过阐述小农户参与下供应链的现状,分析找出目前蔬菜供应链存在的问题,然后给出了相关策略,分析了基于小农户参与下的蔬菜供应链运作模式,探讨了蔬菜供应链。主要思想是合作社加入蔬菜供应链,帮助农户有效增收。通过共享信息、技术等使得蔬菜供应链有效。然后阐述传统蔬菜供应链运作模式和集成的蔬菜供应链运作模式,体现了整合后的供应链的优越性,为农民增收找到了途径和方法。
参考文献:
[1]何俊涛,王飞.我国生鲜蔬菜供应链问题及优化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0,32(03):65-66.
[2]刘同利,王耀球.蔬菜供应链与价格波动分析[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1,(22):52-53.
[3]是凯,许政达,许文杰,梁立彬.蔬菜供应链优化模式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1,(22):24.
[4]王东红.基于市场结构视角的蔬菜供应链优化对策研究[J].市场与贸易,2011,(08):91-92.
[5]冷志杰.农产品供应链管理[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222-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