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外投资区域不断扩张
随着“走出去”战略的进一步实施,从2007年开始,新增的民营企业投资以较快的增速流向北美洲、欧洲、大洋洲和非洲,部分民营企业也会选择拉丁美洲的英属维尔京群岛、开曼群岛、巴西、秘鲁等地为投资目的地。目前,从区域上来看,北美、欧洲和亚洲等成熟市场仍是民营企业海外并购的主要目的地。据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民营企业在这三大区域中的投资额占海外兼并收购总投资额的95%,投资项目占海外投资总项目数的85%。其中,对欧洲直接投资以230亿美元再次刷新纪录,较同期对北美市场投资高出35%左右;赴美投资额达到153亿美元,也成为创纪录的一年;2015年前三季度,民营企业对亚洲其他国家的并购数量达67宗,超过了去年全年水平,仅次于北美和欧洲。近年来,一批民营企业也开始在赞比亚、蒙古、帕劳、佛得角、巴哈马、肯尼亚和牙买加等新兴市场设立境外贸易企业,逐步扩大民营企业海外投资的区域范围。
二、中国民营企业海外投资的障碍
(一)自主创新品牌缺乏
中国的民营企业起步晚,且缺乏自主品牌与创新,整体实力仍然较弱,制约了海外投资竞争力。一方面,我国民营企业缺乏品牌自主创新能力,自主研发水平普遍较低,难以形成品牌效应,而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的自主研发能力强于我国。例如,Google已运用Gmail、Google Photo、Google Play等机器学习技术许久,且2015年Google加速推进机器学习技术,开放了Tensor Flow系统,对第一代机器学习系统DistBelief的短板做了补足,强大的研发能力是Google成为全球最大搜索引擎,引领全球科技创新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我国部分民营企业开放的机器学习平台时间较晚,且收购海外拥有机器学习技术的新创公司是其主要方式,自主创新的产品和品牌较少。另一方面,我国民营企业从事海外投资时间较短,由于自身能力和资源有限,许多企业海外投资对“贴牌生产”依赖性较强,仍以做市场和卖产品为主,自主品牌保护意识整体较弱,且自主知识产权与国际知名品牌较为欠缺。譬如,温州打火机生产占据着全球70%的市场份额,但多数生产企业缺乏品牌意识,已注册品牌的企业数量不足10%,致使打火机出厂价仅占零售价的10%,并且该现象在服装、IT和玩具等制造业领域屡见不鲜。总体来说,民营企业对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能力较弱,品牌意识较差,不适应产品日益复杂化的国际环境,严重制约了民营企业海外投资的竞争力。
(二) 海外投资融资体系尚不健全
“融资高山”是目前我国民营企业海外投资的最大问题,主要表现于融资难、融资贵和期限较短等。一方面,我国尚未构建起专门针对海外投资的融资体系,且授信体系也不健全。民企海外投资某项目时,由于后期贷款操作周期长、审批程序复杂和担保费用较高等因素,致使其取得贷款的时间跨度较大,制约了其海外项目的深入,甚至错失最佳投资时机。如,中川矿业曾经在加拿大建设了年产300万吨的钾肥项目,但由于后期勘探和建设资金缺20-30亿美元,且寻求多方合作和资金支持未果,致使该项目长期搁浅。另一方面,我国对民营企业海外投资的金融支持力度不足,加大了企业资金筹措的难度。相对而言,发达国家这方面的金融支持力度较大。如欧洲各国企业投资央行公开业务时,可以通过标准投标或快速投标方式完成,其中主要再融资、长期再融资和结构操作是通常采用的标准投标方式,其多渠道的融资方式保证了企业业务项目的正常运作。而我国国家开发和进出口银行开展的投资贷款业务门槛过高,且政策性银行的海外分支部门较少,对民营企业海外投资的信贷支持相对缺乏,加大了其融资难度。
(三)投资缺乏合理战略规划
近年来,我国海外投资活跃,但多数民营企业缺乏合理战略规划,阻碍了其海外投资的发展。一方面,我国民营企业海外投资模式缺乏长远规划。目前,我国民营企业海外投资模式尚不成熟,仅依靠传统单独走出去方式,缺乏产业链配套体系的支撑,如供应链、运输、营销和售后等,增加了其投资成本,致使项目的规模、数量和质量效益均较低,海外投资失败率较高。据21世纪经济报统计,我国民营企业海外投资的失败率达70%。除此之外,民营企业海外投资相关平台设立较少,如力量整合与协调、信息收集与整理、风险管控与保护等,对外贸易运用国内外资源与市场的渠道狭窄,致使民营企业对各国的融资、法律法规与外交等信息获取较为缓慢,海外投资竞争情报滞后,不利于其长远发展。另一方面,我国民营企业海外投资虽在蒙古、赞比亚、牙买加和肯尼亚等国家设立了部分加工网点,但主要投资市场仍集中于东南亚、非洲和欧美等地区,区位的分布较不合理。且其区位拓展随机性与盲目性较强,未形成由区域中心向周边扩散的系统网络,致使海外民营企业的地区结构分布无序,影响了海外投资的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