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如何加强企业培训管理
要充分发挥企业培训管理的重要作用,笔者认为针对目前培训管理存在的突出的几个问题,重点要从培训体系构建、强化培训激励、创新培训模式、营造学习氛围四个方面进行培训管理的强化,从而真正实现培训的可持续发展。
1.构建严密的组织培训体系
要想使企业的培训效益实现最大化,一个完善的培训体系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在体系日渐成为系统工程的今天,培训不应是毫无章法,不成系统的行为,要提高培训的有效性,就必须要有强大健全的体系作为支撑。培训体系应当包括全面的培训需求分析、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规范有序的培训实施以及科学客观的效果评估。
(1)进行全面深入的培训需求分析。一是要充分发掘企业的核心需求,根据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预测对人力资源的需求,根据企业的核心需求确定培训目标、培训方案、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争取实现培训效果最大化,提前为企业需求做好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工作。二是要充分满足员工自身的需求,要结合员工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对员工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需求进行引导和满足,力求实现员工素质与企业经营战略目标的高度契合。
(2)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培训计划主要包含培训方案的预先设定。合理的培训计划首先要有明确的培训目标与培训内容,并且应当是建立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之上,对企业绩效状况以及对劳动者态度、知识、技能等方面形成相对全面的认识,并通过规范化和制度化,将培训的每个步骤列入计划中,以保证培训过程能够按部就班。同时培训计划要体现针对性,如:如何针对不同的课程采用不同的训练方法,针对具体的条件和个体采用不同的培训方式和训练计划等;如何根据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及员工对知识、技能的需求对培训内容、对象、时间、地点、培训机构做出最合理的选择。总而言之,培训要有计划,要在突显多层次、全方位的同时体现针对性。
(3)进行规范的实施和客观的评估。效果反馈和评估可以重新审视当初的职业需求分析是否准确、培训内容、教材、教师、教法、形式是否得当,在评价时,将定性的方法和定量的方法相结合,实现优势互补,从多方面设置培训评估的指标,有利于分析培训质量如何、效益如何,从教与学两方面分析得失,提出今后的改进意见,是实现培训结果转化应用和持续提升的重要过程。
2.进行有效的培训激励
企业在培训过程中要解决员工对培训重视程度不够及培训热情不高的问题,要让员工能够对于企业培训的重要性有足够的认识,尽量避免培训落入被动局面。因此,要对培训进行有效的激励,以保证培训顺利实施并最大程度实现培训目标。如:通过提高员工绩效,使员工得到物质的满足或职务上的提升,以及培训后员工能力提升后,对其进行新的价值认定和评估;再如:建立员工培训履历,将培训履历作为员工能力和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为人力资源部门进行员工晋升、加薪和考核提供参考等。通过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两方面相结合,为员工积极参与培训,不断提高素质提供强大的动力。
3.推广“诊断式”与“教练式”培训模式
对于企业不断出现的各种问题,培训有时是最直接、最快速和最经济的管理解决方案。因此,对于企业而言,带着解决实际问题而有针对性的开展企业的培训将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诊断式”培训指供应商在培训前通过问卷、访谈和观察等方法对企业进行相对系统全面的了解,对受训对象进行实际需求调研与分析,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以及受训学员产生绩效差距的原因,并将发现的问题作为课程设置的依据,为企业设置一套更具有操作性和效果性的解决问题方案的培训模式。“诊断式”培训强调开放式、互动式的学习,授课中培训师以问题为导向、采取案例分享、互动交流、体验式教学等手法,传授给学员解决问题或缩短绩效差距的工具和方法,强调通过提高团队的智商和团队思维模式来提升团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相较于传统的培训模式,“诊断式”培训更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教练式”培训侧重学员的参与和互动,培训师会根据实际设计出适合学员思维进程的培训步骤,一步步引导学员对现状进行评价、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找到改进的方法和执行方式。即以实践为中心,引导学员对问题进行研究探索,并提出“要如何做”的执行方案。最大限度的将所思转化为所为。将“诊断式”与“教练式”培训相结合,在实现对员工思维模式的转变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升,推进组织智力水平不断升级的同时有益于推进组织实现学习兴趣化、持续化,能够最大限度地激活学员的潜力,给组织带来巨大的活力,使培训能够真正深入人心,并产生效果。
4.营造组织内部的学习和共享文化
企业进行培训的首要目的是维持并发展员工的工作能力,以满足企业经营的需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未来,职场上的竞争将不再只是知识与专业技能的竞争,而更多的将趋向于学习能力的竞争。若不能够通过培训进行知识更新和学习能力的提升,个人或组织的适应能力都将会变得越来越差,特别是组织在面对职员跳槽的状况下,如果无法通过培训提升团队的学习能力和共享知识的能力,那么一些优秀人员的离开对组织而言流失的不只是人才,还包括丰富的知识和经验,这对组织将造成不小的损失。因此,通过培训管理,建立组织内部知识的共享及传承机制,形成一种制度文化,塑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使所有的人员都乐意学习,并且分享自己的知识经验,也应当成为企业进行培训管理的重要手段。因此,企业应当以培训为载体,为员工搭建一个踊跃交流、积极共享和快乐学习的平台,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员工将学习变成一种习惯,将共享变成一种乐趣。
总之,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管理模块,培训管理只有不断探索新的管理模式,创新管理方法,从不同方面,不同领域对不同层次的员工进行富有针对性的培训管理,才能更好地为提升员工综合素质服务,为提升企业竞争力服务,为实现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服务。
参考文献:
[1]企业如何再造管理培训评估流程.系统管理网
[2]《培训管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第1版
要充分发挥企业培训管理的重要作用,笔者认为针对目前培训管理存在的突出的几个问题,重点要从培训体系构建、强化培训激励、创新培训模式、营造学习氛围四个方面进行培训管理的强化,从而真正实现培训的可持续发展。
1.构建严密的组织培训体系
要想使企业的培训效益实现最大化,一个完善的培训体系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在体系日渐成为系统工程的今天,培训不应是毫无章法,不成系统的行为,要提高培训的有效性,就必须要有强大健全的体系作为支撑。培训体系应当包括全面的培训需求分析、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规范有序的培训实施以及科学客观的效果评估。
(1)进行全面深入的培训需求分析。一是要充分发掘企业的核心需求,根据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预测对人力资源的需求,根据企业的核心需求确定培训目标、培训方案、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争取实现培训效果最大化,提前为企业需求做好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工作。二是要充分满足员工自身的需求,要结合员工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对员工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需求进行引导和满足,力求实现员工素质与企业经营战略目标的高度契合。
(2)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培训计划主要包含培训方案的预先设定。合理的培训计划首先要有明确的培训目标与培训内容,并且应当是建立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之上,对企业绩效状况以及对劳动者态度、知识、技能等方面形成相对全面的认识,并通过规范化和制度化,将培训的每个步骤列入计划中,以保证培训过程能够按部就班。同时培训计划要体现针对性,如:如何针对不同的课程采用不同的训练方法,针对具体的条件和个体采用不同的培训方式和训练计划等;如何根据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及员工对知识、技能的需求对培训内容、对象、时间、地点、培训机构做出最合理的选择。总而言之,培训要有计划,要在突显多层次、全方位的同时体现针对性。
(3)进行规范的实施和客观的评估。效果反馈和评估可以重新审视当初的职业需求分析是否准确、培训内容、教材、教师、教法、形式是否得当,在评价时,将定性的方法和定量的方法相结合,实现优势互补,从多方面设置培训评估的指标,有利于分析培训质量如何、效益如何,从教与学两方面分析得失,提出今后的改进意见,是实现培训结果转化应用和持续提升的重要过程。
2.进行有效的培训激励
企业在培训过程中要解决员工对培训重视程度不够及培训热情不高的问题,要让员工能够对于企业培训的重要性有足够的认识,尽量避免培训落入被动局面。因此,要对培训进行有效的激励,以保证培训顺利实施并最大程度实现培训目标。如:通过提高员工绩效,使员工得到物质的满足或职务上的提升,以及培训后员工能力提升后,对其进行新的价值认定和评估;再如:建立员工培训履历,将培训履历作为员工能力和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为人力资源部门进行员工晋升、加薪和考核提供参考等。通过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两方面相结合,为员工积极参与培训,不断提高素质提供强大的动力。
3.推广“诊断式”与“教练式”培训模式
对于企业不断出现的各种问题,培训有时是最直接、最快速和最经济的管理解决方案。因此,对于企业而言,带着解决实际问题而有针对性的开展企业的培训将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诊断式”培训指供应商在培训前通过问卷、访谈和观察等方法对企业进行相对系统全面的了解,对受训对象进行实际需求调研与分析,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以及受训学员产生绩效差距的原因,并将发现的问题作为课程设置的依据,为企业设置一套更具有操作性和效果性的解决问题方案的培训模式。“诊断式”培训强调开放式、互动式的学习,授课中培训师以问题为导向、采取案例分享、互动交流、体验式教学等手法,传授给学员解决问题或缩短绩效差距的工具和方法,强调通过提高团队的智商和团队思维模式来提升团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相较于传统的培训模式,“诊断式”培训更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教练式”培训侧重学员的参与和互动,培训师会根据实际设计出适合学员思维进程的培训步骤,一步步引导学员对现状进行评价、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找到改进的方法和执行方式。即以实践为中心,引导学员对问题进行研究探索,并提出“要如何做”的执行方案。最大限度的将所思转化为所为。将“诊断式”与“教练式”培训相结合,在实现对员工思维模式的转变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升,推进组织智力水平不断升级的同时有益于推进组织实现学习兴趣化、持续化,能够最大限度地激活学员的潜力,给组织带来巨大的活力,使培训能够真正深入人心,并产生效果。
4.营造组织内部的学习和共享文化
企业进行培训的首要目的是维持并发展员工的工作能力,以满足企业经营的需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未来,职场上的竞争将不再只是知识与专业技能的竞争,而更多的将趋向于学习能力的竞争。若不能够通过培训进行知识更新和学习能力的提升,个人或组织的适应能力都将会变得越来越差,特别是组织在面对职员跳槽的状况下,如果无法通过培训提升团队的学习能力和共享知识的能力,那么一些优秀人员的离开对组织而言流失的不只是人才,还包括丰富的知识和经验,这对组织将造成不小的损失。因此,通过培训管理,建立组织内部知识的共享及传承机制,形成一种制度文化,塑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使所有的人员都乐意学习,并且分享自己的知识经验,也应当成为企业进行培训管理的重要手段。因此,企业应当以培训为载体,为员工搭建一个踊跃交流、积极共享和快乐学习的平台,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员工将学习变成一种习惯,将共享变成一种乐趣。
总之,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管理模块,培训管理只有不断探索新的管理模式,创新管理方法,从不同方面,不同领域对不同层次的员工进行富有针对性的培训管理,才能更好地为提升员工综合素质服务,为提升企业竞争力服务,为实现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服务。
参考文献:
[1]企业如何再造管理培训评估流程.系统管理网
[2]《培训管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