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企业员工健康管理缺乏持续性。健康意识的形成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企业对员工健康的关注如果缺乏持续性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削弱其效果。如很多企业虽然会购入一些体育运动用具来丰富员工生活,加强员工体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只有个别员工继续使用,效果不明显。
3、企业员工健康管理没有考虑个体差异。每个员工的健康状况是不同的,对健康服务的需求也不同,如果在员工健康管理时过于共性化,势必不能满足部分员工的要求甚至造成相反的作用。如有些企业为员工提供低脂午餐,却没有考虑并不是所有员工都适合。在关注知识员工健康时缺少差异性。
4、大部分员工自我健康意识缺乏。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需要不时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但是大部分员工对自身健康的关注只停留在没有出现问题,甚至只要没有出现大问题,都不会引起重视。如果员工的健康仅仅依靠企业或专业机构来关注而忽略其自身的能动性的话,其身体状况很难得到有效改善。
综上所述,企业健康管理存在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但这些问题如未考虑个体差异等想要改进,对人力资源部的专业要求较高,而且需要投入大量的金钱和精力,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所以适当将企业健康管理外包,由外部专业的第三方机构提供服务势在必行。
三、外部支援环境设计
(一)外部支援环境现状
现阶段,我国健康管理主要和保险公司和医疗基金参与的健康管理组织合作,具体有以下三种商务模式:
1、保险公司+定点医疗机构:这是我国当前大多数保险公司采用的健康管理模式,保险公司根据公司业务需求选择定点医疗机构,是一种“独立模式”,它可以根据公司的业务需求来投入健康管理成本,但受规模效应限制,企业员工占医疗机构总体服务对象比例较低,不仅收费上没有优势,也难以提高定点医疗机构的主动参与的热情,出现“定而不管”或“滞后管理”的局面。
2、保险公司联盟+定点医疗机构:顾名思义,是由保险公司组成联盟来共同选择定点医疗机构。因为联盟的原因,参与医疗的员工占医疗机构总体服务对象比例较高,具有规模效应。但是保险公司联盟组织松散,联盟成员公司由于自身发展战略差异对联盟投入和参与程度差异大,不利于保证联盟的执行力。
3、医疗基金参与的健康管理组织:这是一种远离保险行业的非盈利组织,卫生行政部门的参与使其在医疗服务成本和健康管理方面有独特的优势,但这种基金形式缺乏市场机制的引导。
(二)第三方商务模式
员工健康管理的第三方商务模式是由传统医疗机构之外的第三方服务机构如专业健康管理公司所提供的健康管理服务模式。它是一种市场化运作的机构,和医疗机构是合作关系。健康管理公司可以通过对员工的生活工作环境进行评估,提供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提高员工的健康意识,使员工持续保持健康状态,将不健康扼杀在摇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