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光临汇博在线http://www.paper188.com
您的位置:汇博论文在线 > 管理论文 > 企业管理 > 个体知识的特性及其开发管理研究

个体知识的特性及其开发管理研究

2013-06-09 09:13 来源: 互联网 作者:张小红 浏览次数 3169


  
  一是创造者形成隐性知识的阶段。在这个阶段,知识创造者运用各种生产要素生产出新的知识雏形即新的隐性知识。隐性知识的产生是知识生产的首要环节,如果从一开始就没有新的隐性知识出现,那么也就不会有后续的知识生产过程。隐性知识是难以把握的,因此,这个过程通常容易被人们忽略。但是,新的知识成果毕竟首先是以隐性形态出现的。新的隐性知识作为原创性劳动的潜在成果,它的产生完全是自发的,往往处于创造者的意图之外。卓有成效的知识开发者总是能够及时地捕捉到新的隐性知识的踪迹,以便将知识生产推向下一个阶段。新的隐性知识的产生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突发式的,新的隐性知识是突然产生的,产生于创造者的“灵感”或“顿悟”。另一种是渐进式的,新的隐性知识产生于经验的长期积累,它所经历的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在这种情况下,隐性知识可以被看成是长期反复进行的某种物质产品生产的一种副产品。
  
  二是使新产生的隐性知识明晰化的阶段。在这个阶段,知识生产者发现新的知识雏形的存在,及时地把握它,通过进一步的分析和提炼,使险性知识在头脑中明确地呈现出来,变得较为清楚和确定,而不至于丢失。处于模糊状态的知识是稍纵即逝的,只有当生产者能够及时捕捉到它时,才有可能进行下一步的研究。即使是进入第二阶段,一开始,知识仍然是不清晰和不确定的,它还欠缺条理化和逻辑性,这时当事人还难以辩明它是什么,以及是不是新的知识,能不能进行表达和交流。第二阶段的工作就是使这些尚不清晰或尚不确定的知识变得清晰和明确,并进行辨别、加工和整理,使它在头脑中变得越来越清楚,成为能够口头表述的知识,即成为我们通常所说的显性知识。不过这时的显性知识还是存在于创造者头脑中的,还不能离开人体而独立存在。
  
  三是对新的知识进行整理、补充和加工,确定它在知识体系中所处的位置以及它与其它知识之间的联系,并以某种形式加以记录或记载,使它们成为客观知识,即以某种形式存在于人体之外的知识。此后,这种新形成的知识还要用更多的事实和实际经验加以验证和修改,并在交流、传播和应用中不断得到补充和完善。
  
  3. 个体知识开发的管理策略。
  
  个体知识开发与个体的思维方式、工作方式有关,更与适当的技术和工具有关,还与个体所处的知识开发环境、氛围有关。为了做好个体知识的开发管理,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一是塑造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工作方式。作为个人来讲,认识、态度、思维习惯、工作作风、沟通交流能力、职业精神或追求科学的精神等,均是需要培养、塑造和不断修炼的。常言道,认识决定态度,态度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作风或工作状态,作风或工作状态决定工作业绩,要想取得良好业绩,就要形成良好的习惯和作风。和知识的创新过程一样,好的习惯和作风的形成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培养的螺旋式发展上升过程。对于个人来讲,可能比已经沉淀的知识、资产更加重要。因为,真正决定未来个人智力资产价值的东西,就是个人的作风、习惯或基本素质。
  
  二是选用适当的表达方法和工具。个体在把某些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的困难过程中,需要采用恰当的表达方法和工具。隐喻性文字、象征性语言、演绎、推论、模型和头脑风暴会议等是用来表达人们经验、技巧、直觉和灵感等的有力工具;图片、视像、多媒体等也是隐性知识表达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对部分可显性化的隐性知识应尽量模块化。
  
  三是充分利用好信息技术。个体在利用信息技术时要充分考虑怎样便利于知识的创新与管理。如可采用电子讨论系统,让个体写下他们的经验和最佳实践,存储到讨论数据库中,以利于交流和共享。在Internet 上应用专家系统可加快专家隐性知识显性化的速度;可借助软件等开发工具,总结相关人员的技能、经验和诀窍等,在一定程度上加快知识交流、共享与创新的进程。对大多数难以编码的隐性知识,有效办法是建立“寻人数据库”、“知识地图”专家网络系统等,让个体迅速找到拥有某种隐性知识的人员。还可通过视频工具使分处两地的人像面对面一样地进行交流,消除空间距离所造成的障碍。
  
  四、结论。
  
  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划分突破了过去人们对知识的认识,将还未经系统化处理的经验类知识给予了承认。如果说显性知识是“冰山的尖端”,那么隐性知识则是隐藏在水面以下的大部分,它们虽然比显性知识难发觉,却是个人知识开发中的核心部分,也是社会财富的最主要源泉。
  
  知识创造的过程首先是隐性知识的生产阶段,当新的隐性知识产生时,第一阶段便告结束,然后是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转化,形成新的知识(或显性知识),再后是新产生的显性知识的客体化,当一项新的知识经过显性化和客体化以后,这项知识就变成了一项新的客观知识(即波普意义上的客观知识)。
  
  最后,要使新知识进一步趋于成熟,就必须继续进行验证、修改和补充。经历过这几个阶段以后的知识就是一项新的和较为成熟的知识。至此,一项知识的生产过程便告一段落,一项新的知识成果便由此而取得。
  
  【参考文献
  
  [1] 林东清著。 知识管理理论与实务[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7)
  [2] 张润彤,曹宗援,朱晓敏编著。 知识管理概论[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
  [3] 杜月升著。 个人知识的增进与市场经济的演化[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4] [日]野中郁次郎,竹内广隆著,李萌译。 知识创造的螺旋———知识管理理论与案例研究[M].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  
  [5] 张小红著。 智力资本及其管理研究[M].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6] 丁强,张小红,宋立荣。 农业科研机构知识管理的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7(07)。
[上一页1  2  3  4 [下一页]

服务说明

汇博在线(paper188.com)网拥有实力强大的团队,能帮助你实现论文写作方法,论文发表,代写代发论文等服务领域.

我们承诺

在您接受本站服务的过程中,我们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包括后期免费修改、免费指导答辩等。衷心感谢您对本站的信任和支持!

论文指导范围

毕业论文,硕士毕业论文,研究生论文,博士论文,职称论文代写,领导讲话,报告总结,演讲致辞,心得体会,党团辅导等代写服务。

发表论文领域

发表省级杂志,国家级杂志,核心杂志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