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作为国民经济的大动脉,更好地推进改革发展,需要高素质的人才作保证。近年来铁路大力实施人才工程,极大地提高了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但整体上,还不适应以高速重载为主要特征的铁路现代化建设需求。面对党中央和中国铁路总公司党组的新部署新要求,面对推进安全稳定、改革发展、提质增效的新考验,必须紧紧抓住“人”这个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把培养高素质干部职工队伍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创新的举措推动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健康、持续发展。
一、创新培训机制,使人才队伍建设速度更快
1.做好培训需求分析。要全面客观地收集培训需求信息,培训需求信息包括两个方面,即企业的发展战略和员工的个人信息。企业的培训必须是为企业战略服务的,但也要充分考虑员工的个人情况,如员工的知识技能现状、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等,只有同时兼顾企业的发展战略和员工的实际情况,才能使培训成功。因此,要建立科学的需求分析机制,做好培训需求调查,在此基础上,结合组织分析、工作分析、个体分析,确定培训重点、目标和内容,形成具体的培训规划和计划。
2.优化培训技术方法。在培训方式上,以实施“基于能力的培训”为着力点,必须改变你说我听、课后考试的传统培训模式。要体现出层次性、多样性,要拉开梯度,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采用不同性质、不同水平的培训。要灵活、生动,利于受训者接受。要紧密联系实际,形成良性互动。在培训内容上,针对性必须加强,既要立足当前,也要着眼长远,根据不同专业、不同部门、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确定具体多样的培训主题,体现不同的深度。
3.加强骨干人才培训。坚持绩效优先、业内认可的原则,对创新型人才、一线优秀人才优先培训。优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优秀企业,科学布局人才培养基地,开展前沿技术培训。实施对大学生早期培养,结合大学生所学专业、个性特点和综合素质,始终围绕“丰富工程实践经历和提升思想政治素质”两条主线,有针对性地实行多岗位锻炼和分阶段培养。
二、创新把关机制,使人才队伍建设质量更好
1.把好人才引进关。要借鉴先进企业人才引进模式,固化分批次、分阶段、分岗位招聘取得的初步经验,规范简历筛选、资格审查和考试考核等工作,健全符合企业实际,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的管理机制。要深化校企合作,与铁路高职院校建立“深度融合、互利互赢”的长效合作机制,坚持把为企业培养实际需求人才,解决企业发展技术难题,作为校企合作的主导方向,加快构建高素质人才队伍。要坚持以企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依托招聘网络信息平台,优选生源和教学质量较好、所学专业在相关领域内有较高知名度的“985”“211”工程院校毕业生,着力引进一批重载、高铁和现代物流等领域优先发展和重点发展项目中急需紧缺人才。要加强人才引进专业化建设,组建专业专项招聘团队,充分借助高校“双选会”、专场招聘会等有利契机,采取“零距离”咨询、“面对面”解答,加强企业发展环境、发展前景,个人发展潜力、发展空间的政策宣传。
2.把好人才评价关。要坚持评价导向用“好”人才,建立以岗位职责要求为基础,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依据的人才评价体系,提高人才评价的实用性、客观性和公正性。要坚持丰富评价主体用“活”人才,着力构建以专家评、用人单位评、职工群众评的多元化人才评价体系。要坚持强化评价责任用“准”人才。建立人才工作目标考核责任制,将人才评价工作,纳入到基层领导班子述职的重要内容,以精准衡量各类人才能力、素质和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