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市场需求,作准市场定位。在这个市场需求决定一切的市场背景下,首要就是做好市场需求调查分析,挖掘出游客对成都地区乡村旅游产品的最大需求的产品类型。以法国巴斯克地区的乡村旅游产品开发为例,这一地区在进行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之际,就做出了严谨的市场需求调查分析:充分了解乡村旅游的目标顾客的消费偏好和模式。目前,前往乡村的游客大部分是为了追求自然和宁静,希望远离城市巨大的生活压力,呼吸新鲜空气,欣赏自然景色,品尝地道的乡村美食。以往的乡村旅游产品开发只重视眼前的经济效益,缺乏长远发展的战略眼光,其造成的结果就是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缺乏准确的市场定位,虽然能够在短时间内吸引部分游客,但在长远的发展的角度来看,在如今日益竞争激烈的市场下,最终会被市场所抛弃。
乡村旅游市场主要面对的是以周边城镇居民为主体的消费群体。以成都地区为例,郫县农科村、三圣花乡等乡村旅游市场主要游客来源是来自成都市区的市民。市场需求决定旅游产品的开发策略使得我们必须了解游客的旅游需求。
(一)成都市民乡村旅游消费潜力分析
2006年成都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789元,恩格尔系数为33.19%;农民人均纯收入4905元,恩格尔系数为39.18%,成都市有城镇人口731万人,农村人口490万人。据此计算,2006年成都市民可自由支配收入为763亿元,如果按照2005年全国城镇居民出游率135.11%,人均花费73711元,农村居民出游率75.18%,人均花费22716元计算,则2006年成都市民旅游消费总额为8113亿元,这仅占市民可自由支配收入的11%。而成都2006年乡村旅游接待收入1216亿元,仅相当于市民可自由支配收入的11.65%,相当于市民旅游消费总额的15.50%,这与国家旅游局抽样调查结果极不相称。由此推知我们得到两个结论:其一,成都本地乡村旅游产品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大部分旅游消费流失到周边地区;其二,成都市民本地游虽然出游率高,但每次旅游消费金额很低。导致该现象的可能原因有:乡村旅游产品总量不足、产品结构单一、消费项目缺乏、乡村旅游产品特色不突出、服务质量低下等等。
(二)成都市民乡村旅游消费结构
笔者2013年5月在成都三圣花乡、北湖、洛带客家古镇、郫县农科村组织随机进行了抽样487份问卷统计,调查结果表明,成都现有乡村旅游消费项目主要有购买土特产品、体验乡村风情、生态观光、了解历史文化、休闲度假等。但在调查游客潜在旅游需求中发现选择休闲度假、康体健身、运动保健的比例较高。当问及被试喜欢的旅游项目时,滑雪滑草等参与性强的运动健身项目有较高选择比例。
通过对成都周边地区的乡村旅游景区的实地调查和随机问卷统计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首先,成都市民对乡村旅游的需求总量还是很大的,导致游客市场流失和旅游消费金额低的主要原因是乡村旅游产品欠缺深度开发;其次,成都市民对乡村旅游消费主要集中在购买土特产品和具有参与性的乡村旅游体验产品。
三、成都地区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策略
针对目前成都地区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现状以及对这一地区的旅游市场需求的分析,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乡村旅游产品的优化升级
(一)旅游产品开发创新化。目前成都地区的乡村旅游产品开发过程中最大的问题就是产品类型过于单一,许多景区的旅游产品无外乎就是“吃在农家、住在农家、玩在农家”这一简单的粗放型旅游产品,缺乏本土特色,致使游客在游玩过程中感到枯燥乏味,长久以往会导致旅游景区对游客的吸引力下降,市场竞争力不足等负面影响,所以说乡村旅游产品的创新品迫在眉睫。通过对市场需求的分析,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乡村旅游产品的创新开发:
1.结合当地文化特色。成都地区的乡村旅游有着得天独厚的人文优势,成都地区的三国文化、美食文化、川剧文化、驿站文化和古镇文化都是可以依托来进行乡村旅游产品的创新开发。通过整理、挖掘景区文化资源,达到传承、弘扬本土传统文化的目的,提高景区知名度和核心旅游吸引力,以独特、原真的文化内涵塑造景区旅游形象,形成旅游市场的文化唯一性品牌,通过对旅游产品文化包装,提高产品档次,完善项目功能,形成产品系列,满足游的文化审美需求。
2.旅游项目创新。原有的吃农家饭、农园观光、赏花采果、棋牌、钓鱼等简单的乡村旅游项目已不能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旅游体验需求。通过市场需求调查分析得知,游客在乡村旅游过程中更倾向于具有浓厚乡村风情的体验类旅游目,譬如撒网捕鱼、纺线织布、磨豆腐、打糍粑等结合这一地区的传统文化、社会组织形式、乡村节庆、农作方式和生活习惯活动的旅游项目。旅游体验产品开发要深度挖掘旅游的文化内涵,深层次、多方位开发,让旅游者参与到各种活动中,给旅游者体验返璞归真和乡野的乐趣,才能增强乡村旅游产品的吸引力,提高市场竞争力。
(二)旅游产品开发深度化。以往的旅游产品开发往往只是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了简单的扩大生产,缺乏对产品的深度挖掘,导致乡村旅游产品的内涵不足,附加值较低,综合经济效益低。针对这一现象,产品的深度开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发展产业链条。传统的乡村旅游产品的市场销售仅局限于产品的初步开发,产品的附加值较少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导致乡村旅游产品的综合经济效益不如人意。针对这一现象,我们需要在产品已有的市场需求基础上挖掘其潜在的市场价值。以都江堰青城红阳猕猴桃基地为例,在原有的果实采摘和园区游览的简单旅游项目基础上,以“都江堰”为品牌的猕猴桃这一产品进行深度开发,生产以猕猴桃为主的副产品,如果汁、果酱、果脯等系列的产品,能够有效地开发其附加价值,扩大市场收益,形成“生产种植—采摘浏览—收购加工—宣传销售”这样完整的产业链条。
2.产品整合营销。借鉴法国巴斯克地区的乡村旅游发展经验,我们可以发现该地区多数以农庄为单位的经营者为了更好地宣传自己的产品,往往会采取联营合作的方式。这是以平等为前提,互利为目的的一种关系,通过这样的合作,可以相互进行推销,例如相互交换宣传资料为度假的旅客提供额外的信息,同时让对手参观自己的景点也有助于他们的了解,以便更好地向游客进行介绍。成都地区的乡村旅游产品的经营大部分都是各自为政,独立经营,很少存在联营或合作的关系,这对发展该地区的整体旅游业很不利。从法国巴斯克地区的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经验中我们了解到,竞争是必然存在的,但如果把竞争对手转化成合作伙伴,通力合作,互利互惠这一方法则是在乡村旅游产品开发中生存的一条有效途径。通过互惠合作,把竞争在共同发展的过程中互相学习借鉴,取长补短,这对我们的乡村旅游产品的整体开发具有着重要意义。 (三)旅游产品开发系统化。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系统包括主题选择、形象设计、项目策划、服务系统和辅助设施等五大方面,囊括了吃、住、行、游、购、娱、信息、环境等所有旅游产品开发要素。而根据旅游市场的需求不停变化,使得不同时期的产品价值在该系统的也发生了变化,产生了对旅游新产品开发和产品提升改造的需求。若在乡村旅游产品开发过程中做到主题独特、形象鲜明、项目诱人、服务完善、设施达标,就可以强化产品的吸引力,激发游客的出游动力,增加游客停留时间,提高游客的总体消费,从而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