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得悉在安徽省黄山市歙县长标村还有一位接活的老箍桶匠时,便特地前往寻访记录。
长标村位于歙县长陔乡境内,距歙县县城67公里,驱车约2小时。该村奠基于宋代,东邻璜田乡,西邻绍濂乡,南有大曾岭与浙江省淳安县相连,北邻小川乡。因地处偏远山区,改革开放前,村民仅靠茶林的微薄收入度日,生活非常贫困,男丁一般都要学门匠活,方可维持生计。
箍桶匠王应龙,今年69岁,身材精瘦,皮肤呈古铜色,一看就是个历尽艰辛的坚韧汉子。王师傅非常诙谐健谈,自称是“老江湖”了,他16岁师从叔父,17岁便出师自立,挑着近50公斤的工具担子辗转四方揽活,早年在屯溪、歙县、绩溪、旌德、宁国一带小有名气。
王师傅在回忆起箍桶匠的“黄金时代”时颇为自得,特地拿出挂在担上的四花竹篾箍向我介绍:这个挂在工具担上的四花竹篾箍就标志着箍桶匠是个技艺精湛的老师傅。一般箍桶匠只能编单花箍和双花箍,像这样的四花箍,只有经验丰富的老师傅才能编。王师傅就是凭着一手令人信服的好手艺建起了房,并且养大了4个孩子。
箍桶匠的刨子很特別,刨刀口朝上,安在一个一米多的架子上,像在搓衣板上搓衣服一样,将木板顺着刨刀口往下推。木板推平后,在木板的两边钻上小孔,用于竹楔拼接。
按尺寸刨平滑并钻好孔的板材,开始用竹楔拼接。王师傅不用铁钉拼接,是因为铁钉容易生锈,会腐蚀木桶。小小的竹楔有讲究,得在桐油或菜籽油里沸煮过,连接在桶板间,上百年都不变形、不腐烂。每块桶板连接后要在拼接处抹上土漆,再用木槌用劲敲打至密不透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