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成都地区就已成为中国乡村旅游业最早的发源地之一,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对乡村旅游业的需求和定位也不断发生着新的变化。近年来,乡村旅游市场发展迅猛,涌现出大批乡村旅游接待点。但由于专业经营管理和市场理念不成熟,乡村旅游市场在产品开发、服务质量、经营管理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主要从成都乡村旅游产品开发角度着手,以文化提升、整合提升、体验提升和服务提升策略进行乡村旅游产品提质升级,保障乡村旅游市场的健康发展。
一、成都乡村旅游产品类型及开发中现存问题
成都地区发展乡村旅游历经近二十年,成效卓著,已经成为成都地区旅游业的重要支柱。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民对乡村旅游需求总量的剧增和产业结构的变化,现有的乡村旅游产品已不能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一些地方的乡村旅游产品形式单一,缺乏自身特色、经营水平不高,尤其是产品系列化、深度化不够,缺乏特色和文化品位的问题亟待解决。在此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我国乡村旅游规模的不断扩大,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不断研究与挖掘具有乡村特色的旅游产品,不断提升乡村旅游产品的品质,必须对其进行优化与升级。
(一)成都乡村旅游产品类型
要针对成都地区乡村旅游产品进行优化升级,我们就必须了解目前市场上存在的几种的产品类型。目前在成都地区的乡村旅游产品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类:
1.乡村旅游土特产品。主要包括腊肉、泡椒、豆瓣等以加工食品为主的土特产品和川剧变脸面具、土制烟草、泥人糖人等手工艺制品。这一类型产品是目前成都地区乡村旅游产品开发最为成熟和受市场欢迎的一种,此类产品是吸引外地游客的主要乡村旅游产品,也是市场需求和经济价值最大的旅游产品。
2.乡村文化体验产品。体验产品是近些年来从国外引进的新型旅游产品,是针对游客日益增加的旅游体验需求而应运产生的一种旅游产品,既包括吃农家饭、农园观光、赏花采果、棋牌、钓鱼和简单的农具展示等乡村氛围浓厚的旅游项目,也包含了休闲度假、康体健身、运动保健等休闲运动项目。这一类型旅游产品附加值较高,对旅游景区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程度也最小,符合当前可持续发展的旅游策略,是一项值得着重开发的乡村新兴旅游产品。
3.乡村旅游服务产品。旅游服务产品是指规范管理中的旅游服务“软件”质量,包括服务态度、服务效率、服务档次、服务内容及礼貌礼仪等方面,让旅游者参与服务的生产过程,使旅游者的个性需求得到满足。这一产品则囊括了整个乡村旅游过程中的服务产品,包括出行、住宿、导游、购物等过程中旅游景点所提供的服务项目,乡村旅馆住宿(主要是“农家乐”)、产品宣传介绍、旅游安全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等所有为乡村旅游服务的项目都包含在内。这一产品决定着游客在乡村旅游过程中游玩体验和对旅游景区的印象,因此也是乡村旅游产品中不可缺失的一环。
4.乡村旅游辅助产品。旅游辅助产品是游客顺利完成旅游活动所需要的重要设施。乡村旅游辅助设施包括引导服务系统(指示牌、地图、路标、标识等),景区休息与服务系统(山门、停车场、道路系统、交通工具、休憩节点、服务设施、其他功能性建筑),生活设施系统(通路、通水、通邮、通电、通广播电视、安全、卫生等)等景区辅助设施。此类产品应在数量和档次上达到和满足游客的基本要求,尽量与环境协调融洽,与核心吸引物的景观特色相互协调并存,起到引景与提升的效果。
(二)成都乡村旅游产品开发中现存问题
1.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本土特色不明显。由于乡村旅游市场进入门槛低,以及农户在资金和技术等方面的弱质性,导致许多地方乡村旅游是在对现有资源简单利用的基础上进行的,形式单一,而在乡土旅游土特产品开发中盲目生产、相互克隆的现象尤为突出。旅游产品高度同质化,加之没有深层次挖掘当地的文化品位和特色创新,缺乏文化品位,内容单调乏味,产品缺乏个性和深度,难以形成有特色的产品,也难以摆脱低层次和低水平的竞争局面。
2.产品结构不合理,产业链作用有限。现有成都地区的乡村旅游产品类型大多集中在简单的吃、住、游等几个主要环节,而行、购、娱等环节等文化体验产品空白或匮乏,未形成完整的旅游产业链。许多乡村地区虽然拥有自己的特色农产品,拥有自己的比较优势,但缺乏对其进行深加工,无法实现更多的附加值,影响了乡村旅游综合经济效益的提高。如果乡村旅游只是停留在简单的吃、住、游的粗放型旅游消费阶段,这样既难以真正实现乡村旅游对发展农村经济的联动效应,也难以在与新农村建设主题目标的结合上体现产业的优先性。
3.产品开发深度不够,文化内涵较弱。乡村旅游产品缺乏文化内涵是我国发展乡村旅游的通病,成都地区也不例外,现阶段乡村旅游活动主要停留在观光、采摘、垂钓等常规项目上,与成都本地域文化结合较少,缺乏反映这一地区的传统文化、社会组织形式、乡村节庆、农作方式和生活习惯的旅游项目,忽视对当地农民生产、生活、田园风光、民族风情、文化传承等旅游产品深层次、多方位的发掘与开发,也缺少丰富多彩的乡村旅游项目。少量以“乡村”为题材的文化旅游产品,试图在旅游与文化上寻找结合点,但仍存在肤浅、庸俗等弊端,文化内涵贫弱,缺乏亮点和独特的吸引力。
4.体验完整性缺失,“重游率”偏低。乡村旅游产品的本质是向游客提供一种或多种经历和体验,给都市人提供一个认识农村、体验农家生活、追寻古朴民风民俗的机会,为游客提供娱乐体验、教育体验、审美体验和逃避现实的体验。但许多乡村旅游活动内容守旧枯燥,即使是“农家乐”理念提出的“吃在农家,住农家,玩在农家”也未能完全做到,在旅游产品服务过程中大部分游客无法获得符合自己心理需要和情趣偏好的特定体验。单调重复的活动既没有达到交流、消费的目的,也无法延长游客的逗留时间,反而导致许多市民产生了失望甚至厌恶感,乡村旅游者的重游率均较低。
5.旅游辅助设施不完善,服务产品质量低下。由于乡村旅游的特质所局限,这一类型的旅游服务产品质量和辅助设施建设相对其他类型的旅游产业较差,主要体现在住宿环境“脏乱差”,景区内旅游辅助设施数量和质量均达不到游客预期值,导游行业素质参差不齐,购物消费不透明等方面。这一现状也导致了游客对乡村旅游这一项目产生了一定的抵触心理,使得乡村旅游市场的市场形象和市场定位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二、成都地区乡村旅游市场需求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