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高校对社会参与办学需求的增加,高校纷纷设立基金会,但这些基金会因缺少行业经验,对捐赠资金管理认识不足,造成了资金管理模式不能完全适应需求,资金运作效率偏低、资产监管作用缺失等问题,并影响高校基金会行业的发展水平。本文从高校基金会的特点入手,分析其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解决建议,以提高资金管理水平,也为即将设立基金会的高校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校基金会;财务管理;问题
一、高校基金会特点
高校基金会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是独立法人,但同时又以一个行政部门的身份接受高校管理。基金会的办公场所、设施由学校提供,运行资金多由学校行政经费拨付。基金会理事会成员多为校内有关部门领导担任,主要负责人如理事长、秘书长均由学校任命,工作人员多为学校员工。捐赠规模较小的高校,通常由其校友会、财务处兼做基金会的工作,人员总体数量配备不足、专业程度较低。
根据基金会中心网发布的387家非公募高校基金会2015年的资金状况数据进行统计,净资产规模小于1000万元的占52%,接受捐赠低于1000万元的占75%,公益支出小于1000万元的占82%,其中363家高校基金会投资收益小于500万元。数据显示,多数高校基金会规模不大,筹资能力不高,对公益事业的支持功能有限,对资金收益管理注重不够。另外,高校基金会还因整体起步晚,专业管理水平不高,在捐赠市场份额争夺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常常处于劣势。
随着捐赠资金的增长,高校基金会对捐赠资金的使用方向也更加广泛,由以前单纯的以资助学生学业为主,扩展到奖励教师教学、资助科研项目,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文化活动,支持学院发展及学校硬件设施建设等。这就要求基金会对捐赠资金的管理更加规范、监督更加透明。特别是出现了中国红十字会郭美美事件、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小数点事件”等事件后,社会对慈善组织产生了强烈的怀疑态度,更使得内部、外部环境都加强了对公益资金管理工作的监督。如A高校2012年至2016年间,除去每年一次的年度工作审计,期间还进行了基金会理事会换届、法人离任审计,处级干部调任审计,民政部社会组织评估审计,民政部抽查审计,教育部专项审计,财政部驻京专员办捐赠配比资金审计等12次审计。
二、高校基金会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问题
因为对行业财务管理工作的不重视、不熟悉,高校基金会通常产生如下问题。
(一)财务职能未充分发挥
财务人员对基金工作参与不够,财务规章不完备,财务政策理解及运用不充分,导致校办企业资金、财政资金成为了捐赠资金,接受捐赠的实物未能入账,未申报免税资格,捐赠行为享受国家税收优惠政策执行不充分等。
对项目资金活动控制不完善,特别是对用于支持科研的捐赠项目,缺少资金预算及监管,未对项目资金使用进行中期、结题考核,资金用途、支出额度、支出时间随意性较大,项目效果缺少评价。
许多高校基金会未按《基金会管理条例》规定,实施合法、安全、有效地实现基金的保值、增值,将沉淀的捐赠资金闲置。基金会中心网发布的2015年387家高校基金会的投资收益数据显示,有290家标注为零。
(二)财务管理方法存在疏漏
高校基金会多采用学校财务管理模式,按照学校财务规章处理业务,还有的财务不独立,由学校代管,管理更加不专业、不规范。
资金成本核算不准确。基金会员工工资、办公经费多由学校承担,办公场所设备由学校提供,基金会的运行成本不能正确体现;不能正确区分基金會管理费用与业务费用,经常是业务项目中管理费用在基金会管理费用中支出。
捐赠资金接收渠道缺少便利途径。固有的现金、支票、汇款等接收形式费时费力,不利于校友特别是年轻校友的广泛、及时参与,缺少了校友的积极参与,高校基金会将无法大步前进。
财务信息披露不全面。虽然高校基金会会通过自身及规定的传播平台定期发布年度工作报告,但报告中发布的财务信息内容笼统,缺少社会公众关注的捐赠项目资金使用的具体信息,如项目设立资金、受助人群甄选、项目收支明细及进展程度、项目资金执行效果总结评价等情况的发布,对资金运作缺少透明化处理,会产生“暗箱操作”隐患。
(三)财务人员综合素质有待加强
基金会多数财务人员不熟悉非盈利社会组织的财务管理,更新充实知识的机会和时间又少,造成管理出现偏差;由于兼任或被日常业务所困,会计人员不能全身心投入基金会的财务工作;一些年龄偏大的财务人员,不善于学习管理知识,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三、对高校基金会完善财务管理工作的建议
(一)加强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
首先,高校领导应充分认同财务管理工作可以在基金会筹资、资金使用、社会公信力等各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提升对基金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在平时工作中积极带动营造重视财务管理的工作气氛。
其次,在基金会内部形成对财务工作重要性的广泛认知,深入宣传财务人员对筹资、项目管理等部门相关业务的指导作用,使有关部门在筹集资金、执行项目的过程中,自觉运用财务政策,主动联系财务人员指导,以减少工作中的失误。
第三,加强高校基金会财务工作之间的研讨与交流,使整个行业对财务管理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同时不断提升业务能力。
(二)完善财务管理职能及管理方式
1.建立健全基金会财务规章制度。理清财务工作在基金会经营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充分了解基金会财务工作的管理方式,建立行之有效的维护制度,用制度保障财务职能有效实施。通常高校基金会应制定重大事项报告、财务管理、项目管理、信息公开管理、印章管理、档案管理等制度。还可根据自身需要,制定资金不同层级的审批制度、针对捐赠项目推荐人或单位的奖励政策等。
2.有效核算监管资金。根据自身的经济特点,设置符合基金会管理需求的会计科目,区分限定非限定、留本非留本资金,建立项目账户,进行独立核算;注重项目预算编制,使资金能够在可控的范围内运作,保障资金运行稳定;合理规划基金会财务工作范畴,配备相应数量工作人员,划分个人的工作权责,让财务工作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3.合理有效开展资金的保值增值管理。目前,多数基金会在投资管理水平不高,缺少专业人员的情况下,可采用定期存款、购买理财产品、与银行协商存款利率等方式,进行资金的收益管理,避免资金因沉睡造成的隐性减值。如2015年A高校基金会采取上述措施后,沉淀资金收益达到年利率4%。
4.开通网络捐款。通过自身网站,搭建网上捐赠平台,还可以选择微信、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渠道,建立网络捐赠,达到捐赠途径多元化,降低捐赠门槛,提高捐赠覆盖率,节约捐赠成本的目的。例如,2016年A高校基金会计划一周为重病学生筹款70万元,采用微信平台方式获得捐款,通过其裂变式传播,6小时42分钟完成筹款计划。
5.加强财务工作宣传。完善信息发布机制,利用网站、报刊、微信等多种传播媒介平台,及时推送基金会的经济活动信息,使社会各方充分、准确获得基金会的运行状况,更好的监督基金会良性发展。
(三)全面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积极开展相关理论知识、技能等培训工作,提高现有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组织财务人员积极参加行业交流,了解当前先进的财务管理方法。同时,加紧构建优秀人才队伍建设,有效招录专业能力强的年轻工作人员,来壮大财务工作队伍,培养一支既具备基础的金融投资等相关专业知识,又具备一定的社交营销能力,还对高校教育和管理有充分了解的专业基金管理团队,全面负责高校基金的募捐管理、投资规划等工作,以应对未来基金会工作发展的需要。
四、结语
总之,就我国高校基金会的发展现状而言,无论是教育综合改革的外部环境,还是行业迅速发展的内部环境,都对当下高校基金会提出了更高的管理要求,因此,高校基金会必须重视财务管理的重要性,深入了解单位内部管理中的不足,建立合理的员工队伍,运用现代管理理念,建章立制,准确核算,规范筹集和使用资金,稳健开展资金保值增值投资,拓宽捐款渠道,完善监督机制,逐步实现管理科学化、制度規范化、操作专业化,以便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陈璞,陈姚.高校基金会财务管理制度创新初探[J].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016 (02):91-98.
[2]徐剑,方柯青.高校教育基金会财务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 (03):85-87.
[3]邓典雅,林小琳.高校教育发展基金会财务管理浅析——以某高校为例[J].财会通讯,2013 (20):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