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共享理论,相关联的企业家和组织作为知识拥有者和知识外部企业(组织)和外部企业家(个人)作为知识拥有者将知识外化,并通过信息媒介将知识进行转移,企业(组织)和企业家(个人)作为接受者在知识接受后对已知知识和新知识进行阐述进行知识内化,以实现知识的交流、沟通传递和学习。在企业家和企业间知识共享的过程里,通过知识的外化、组合化、社会化、内化,知识得到传递、接受和消化吸收,进一步扩大和创新。知识共享的客体即知识,具有显性、隐性的区别,显性的分享较容易,通过文字、语言、数字和图表等汇总归纳方式实现传递沟通。隐性知识难以实现编码化,帮助知识拥有者和接受者共享和交流的频率和范围,有利于扩大知识共享的广度和深度。
观察学习理论,企业家和组织与企业外部环境接触过程中,通过外部环境的刺激,探索优秀企业和企业家经验的动机下,会主动观察和模仿知识拥有者的行为和企业文化、管理方式理念等显性和隐性知识,并将获得的显性的信息以符号表征的方式(汇总)形成持久而稳定的认知结构储存在记忆之中,并将隐性知识付诸于行动之中,通过锚定、纠错、改错的循环过程,实现记忆中隐性知识的转化即再现以前所观察到的榜样行为,从而实现外部知识向内部组织和个人的转化,实现知识的更新和再创造。
关系资本理论,将相同价值链上的企业家和企业串联形成资源互惠互补的组织合作资源状态,每一个价值链上的企业和企业家既是知识的接受者又是拥有者,激励企业(组织)间合作之间的交流、沟通和知识的共享,创造新的边缘、交叉知识以获取新的机会,通过与其他公司资源的整合(汇总),学习和利用知识拥有者的关键信息和能力(知识),将企业外部的关系资本等无形资本(隐性、显性知识)转化为内部价值创造来源。
3 案例分析
在上述理论和模型基础上,本文以江西客家公司为例做进一步的案例分析和理论阐述。客家公司以董事长为首的高层领导为提高公司整体和个人知识储备,以顺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动荡环境,着手将客家公司打造成“学习型企业”。首先,2002年该公司成立“全员素质培训”小组,由人事劳资部制定员工教育与培训计划, 聘请了南昌大学、江西财经大学等院校专家、教授到企业讲课、培训,将企业外部显性知识引入企业内部,实现知识的“汇总组合”。为强化专业技能培训,更将100多名员工送至北京、深圳、湖南、青岛、南昌即兄弟烟厂学习,以促进个人间知识的共享和“潜移默化”。同时改革绩效、薪酬体系,推出“开放式”学习并鼓励员工进行创新,形成不但要在企业内、工作中学习,更要在工作外、生活中学习提高的良好氛围,促进员工间相互交流与知识分享,加快员工隐性知识间的“潜移默化”。客家公司通过强化技能教育,促进组织显性知识对员工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转化、“汇总组合”和“内部升华”,培育出一流的啤酒生产队伍,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质量。
4 总结
E-SECI模型的创新点在于不仅仅将知识的创造局限于组织内部的自我突破,进一步引入了外部的知识共享和转化与潜移默化的影响。关于外部知识的共享渠道,笔者提出几点建议。
建立更完善的外部网络,充分利用网络信息系统。通过创建一个论坛,以网络为媒介加强交流,提高知识创造的质量。构架和共享信念、确定一致的解释并允许新思想的表达(Henderson and Sussman)。成员间的互动、共享观念和想法、架构对话桥梁能拓展一个新的的领域, 这个信息系统更使得成员新创意和观点更合理更科学。信息系统更广阔的情景下,能促进外部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更顺畅,便于知识间的转化和渗透影响。
打造学习型个人和组织,促进组织内知识共享通畅性,提高组织和个人学习热情,营造整体知识创造创新氛围。企业家要以身作则带领整个团队和组织突破现有知识局限,为自身知识吸收营造环境。
参考文献
1 刘伟.基于知识管理的成长记录系统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