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欧美发达国家抓紧实施这一新的产业革命战略时,我国也启动了相关的行动。2015年,国务院印发了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预示着我国将直面第四次工业革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这份中国版的“工业4.0”报告指出,我国制造业今后主攻的方向是要体现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制造。
2. 智能化时代给职业教育带来了挑战
智能化时代我们的工作环境将彻底改变,大量的重复性工作岗位将被智能机器取代。劳动密集型车间、办公室等普通行政领域将会流失数百万个岗位。而在科学、技术、工程、艺术、美学等领域又会出现大量人才缺口。智能化时代所需要的人才是真正高端优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现在的职业教育能够培养出智能化生产所需要的人才吗?现实的回应并不乐观。让我们来看看目前的状况,暂且不论我国的人才培养方式能否应对智能化时代的人才需求,我国仅仅在进行产业升级时都面临了“用工荒”与“求职难”的悖论。一方面企业真正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缺乏,另一方面人力资源市场又闲置着大量适龄青年找不到工作,这是我国现行的人才培养模式严重的“滞后性”难以跟上飞快的技术进步的一个直接结果。
当然,传统学校职业教育作为我国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主要方式,在三十多年的时间里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大量制造业和服务业一线的技术技能人才,其优势和贡献是不言而喻的。但是,近年来随着生产技术进步日益加快,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化日新月异,学校职业教育出现了难以克服的滞后性和无力感。人们逐渐意识到学校职业教育最大的弊端在于脱离了“工作情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能学到一些基础性、一般性、通用性的技术知识,无法获得专业且精深的技术知识。
那么,什么样的职业教育方式能为智能化时代提供更多优质的技术技能人才呢?德国的成功经验或许可以成为我们学习的模范。德国是当之无愧的制造业大国,他们拥有大批技术精湛、具有创新能力的匠人,推动着本国经济的长足发展。究其原因,以双元制为特色的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源源不断地培育能快速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技术技能人才便是奥秘之所在。
二、智能化时代下的现代学徒制
1. 学徒制的历史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