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在贫穷落后的基础上迅速发展起来,为我国经济建设输送大量高级专业人才,其空间分布也从集中到分散,形成覆盖全国、学科体系完善的高等教育网络结构。然而,高等教育公平性发展仍然是众多专家学者共同关心的问题。为此,本文对1949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空间格局演变的过程及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发现:
第一,1949年以来尽管各省高校在校生规模都在不断扩大,但仍然主要集中在东部及人口密度大的区域,省份间教育规模绝对差距也越来越大,而离散程度则呈波状起伏状态;从省级高等教育规模差异水平变化来看,受政策影响,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省域差异几经起伏,目前正处于区域差异平稳缩小阶段。高等教育规模绝对差距的增大,高校过度集中于少数几个省份,会对地区间平衡发展与高等教育公平造成巨大障碍。因此,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我国教育政策制定重点仍然应当将高等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作为一个重要工作内容。
第二,对省内高等教育空间分布特征分析显示,我国目前高等教育更集中于省会城市,省会仍然是我国省级高等教育的中心。上述分析结果说明,我国高等教育在省级空间分布的差异较小,而省内空间分布的差异较大,因此高等教育空间分布格局的调整应该重点放在省级区域内部。应当指出的是,区域内高校竞争现象不仅出现在中国,西方国家也非常普遍,如安德森(R.Andersson)、布鲁诺(G.BrLino)等人分别对瑞典及意大利某一地区( Campmua)高校的空间分布进行研究,发现区域竞争使得高校地理分布产生分化。过度竞争会造成不良内耗,为避免这一现象发生,西方国家地方政府大多是通过创造就业机会、提升区域经济水平和创造和谐文化氛围等方面进行努力修正,这些做法是值得我国地方政府借鉴的。
第三,影响我国高等教育空间分布差异的原因分析显示,在省级层面上,区域人口规模和师资条件是导致我国目前高等教育分布现状的主因,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和交通状况不足以影响在校生规模的分布。从影响各省高等教育发展的因素分析结果来看,由于自身发展条件不同,影响各省高等教育规模的主要原因及影响强度各不相同,但相同的是高校专任教师是影响所有高校在校生规模的共同原因;相比而言,经济发展水平比人口规模对区域高校在校生规模的影响更大;对于在经济上竞争力较弱的中西部地区,交通条件则是影响其高校规模的主要动因。上述分析结果表明,要改变我国高等教育空间规模分布的现状,各省可以根据自身发展高等教育的优势,因势利导,通过改善区域交通条件、师资水平及教育投入来提高区域在国家高等教育分布格局中的竞争力。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