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 年,新加坡建设局正式推出了Green Mark 认证,由政府主导和呼吁,企业自愿参与,考核的指标包括节能、节水、环保、室内环境质量和其他绿色特征与创新五方面。自2008 年起,所有新建建筑以及部分既有建筑开始被纳入强制认证的范畴。Green Mark 由高到低分为四个评级标准:白金级、超金级、黄金级和认证级,对建筑节能的要求从35% 至15% 不等。认证级绿色建筑的成本比普通建筑大约多0.3% 至1%,白金级绿色建筑的成本会增加2% 至8% 左右,但绿色建筑的节能效果会让这部分额外的成本在2 至8 年内收回。
通过几年的发展,新加坡各方对于绿色建筑的认识逐步加深,设备和材料生产商也开始意识到其中蕴含的商机,这使得绿色建筑成本逐步降低。从2008 年开始,新加坡政府采取了强制和奖励的双向推动方式。一方面政府通过立法,强制新建建筑必须符合Green Mark 的认证标准,新加坡建设局会对建筑进行检查,合格才会给开发商发放入住许可证。另一方面,政府对于绿色建筑推出奖励方案,比如对于达到相应标准的绿色建筑,奖励开发商相应比例的容积率,从而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新加坡政府带头推进可持续发展,着眼于国家到2030 年须达到80% 绿色建筑的目标。新加坡公共部门承诺确保所有自2007 年起的新项目达到最高的GreenMark 白金奖级别要求,公共部门所有既有大型公共建筑到2020 年将取得Green Mark 超金以上级别奖项。
2015 年推出的Green Mark 已经是第五版了,其中对于绿色建筑的要求提高了很多,更加关注建筑整体节能的性能,而不是其中某一方面。比如说对于节能方面的要求,2005 出台的标准要求达到10% 的节能,以商场为例,在2005 年之前的耗能是350 千瓦时,要达到绿标必须是315 千瓦时,也就是减少10% ;2008 年新加坡提高了绿色建筑评价门槛,在2005 年标准的基础上再提高18%,也就是说在2005 年设计的建筑要达到28% 的节能才符合标准,由原来的每平米350 千瓦耗能降低到每平米252 千瓦耗能。到了2015 年,新加坡则出台了最新的绿建标准,即必须达到每平米196 千瓦耗能才能成为绿色建筑。可以看到,新加坡政府正在逐年把绿色建筑的评价门槛提高,从而推动建筑节能。
2015 年是新加坡十年绿色建筑的里程碑年,新加坡建设局将绿色建筑工作着重于三个方面:一是发展绿建相关科研,开发适用于热带亚热带地区的创新且有经济效益的技术;二是开发以用户为中心的解决方案,以更好地控制建筑能耗;三是确保经检验取得良好节能效率的绿色建筑性能的延续。
在具体的推进过程中,新加坡政府始终提倡一些先进理念,包括要求业主在聘用设计团队时要求使用建筑信息模型,通过整体设计方式,使建筑师、结构师、机电师能够进行协同设计,同时让项目运营商也在前期设计阶段参与进来,从而更好地从全生命周期建造绿色建筑。以商场项目为例,商场作为公共建筑,会有多个“小业主”,他们往往需要做一些内装满足个体需求。对此,新加坡政府要求商场业主必须有相关手册来指导“小业主”做内装的时候应该遵循什么要求,特别是要强调在内装时必须以绿色建材为主。
在设计绿色建筑时,不能单独看建筑本身,而是要将建筑放置在周围环境中进行考量。通过各种模拟,来降低建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提高建筑性能和舒适度。新加坡政府除了对建筑能耗有所要求外,非常重视利用太阳能,并跟企业强调将太阳能融入到建筑设计中,从而减少对其他能源的依赖。在新版Green Mark 中,新加坡政府希望企业在第一时间用上太阳能,至少要预留空间给以后加装使用。与此同时,Green Mark 对太阳能利用的打分很严格,不是建筑中使用了太阳能就可以在Green Mark 评价中得分,而是必须达到一定比例才可以。在以往的Green Mark 中会强调再生能源特别是光伏板的应用,因为新加坡只有一种再生能源可用就是光伏板,但新版标准中并没有特别强调,只是定性的强调。新版标准要求开发商做一个可行的波高,以此确定是否可以在项目地点安装光伏板,并阐述具体的性价比如何。比如说当开发商认为当下安装光伏板的性价比并不是很高,价格太昂贵的话,新加坡政府会要求在建筑设计时,预留出以后安装光伏板的位置,当性价比达到一定比例时再进行安装。当然,光伏板安装同时也要与建筑的屋顶绿化相配,不能因为安装了光伏板就消除屋顶绿化,而是要将二者在设计阶段就进行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