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教学;BOPPPS模型;问题教学法;数据结构
美国著名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他关于教学目的的理论被称为认知—发现说,或认知—结构论。教学设计是教学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学设计显得尤为重要。针对教学设计有关学者做了一些研究,如文献[1]中针对教学设计的定义、发展以及模式进行了相关阐述,并对教学设计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文献[2]针对教学设计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基于科学的教学方法设计出教学设计的模型以及增长模式。教学设计关注的因素有多个,主要有教学策略、模式以及手段,然而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常常只注重形式层面上的教学设计,这样会导致不能达到预先设定的教学目标,造成该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忽略教学问题设计。如何在数据分析类的课程中提高学生的建模能力,是广大教师希望在教学中所达到的目标。笔者将BOPPPS[3-4]模型和问题教学法联合起来应用在教学设计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1 教学问题概述
当今一些教育学家对“教学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问题学理论。20世纪,美国学者杜威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情境逻辑”理论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波普尔认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源于科学,基于该思想提出事物的发展从问题的提出到解决的过程,该过程可以用如下流程表示:P1→TT1→EE1→P2→TT2→EE2→P3。P1为了解事物过程中遇见的初始待解决问题,TT1为解决P1问题所对应的相关理论,EE1为应用TT1解决P1问题出现的错误,P2为解决P1问题的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以此类推。教学活动中的问题就为学生接受新知识的状态的改变,在这过程中教学目标达到教学设计。
2 教学问题的价值和设计
2.1 教学问题的价值
问题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它不仅是教学设计过程中的内在知识的驱动力,还是提升学生思维训练、承载能力生成训练的主体。在一个完整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将外在接触的信息转换为自身能力的提升。教学方案设计过程中恰当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但是目前高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忽略了教学问题的重要性。他们在教学活动中并没有有意识地挖掘其中的合适问题,通过这些问题来串讲整个知识,使得知识点之间有一点脱节;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完全按照所用教材上知识点的编排,在授课过程中将这些知识点通过诵读的方式向学生讲解,教学活动中的知识点往往是枯燥单一的。这样学生通常会难以接受,课后很快忘记老师所讲解的知识。所以教师应在指定教学方案过程中有意识的通过多个问题将知识点联系起来,使整个授课过程中的知识点成为一个整体。
2.2 教学问题设计的原则
1)分解学习目标,分层提出问题。教学学者布卢姆将教学目标从认知领域进行分类,可以分为由低到高6个层次,分别为“知道、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这些不同层次的认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学习者对知识有认知程度。上述6个不同层次的划分为广大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提供良好的借鉴,这些层次也是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第一层次为对新知识的了解和确认;第二层次为学生对新知识涉及到的概念、原理的熟悉;第三层次为学生在对新知识有一定理解的基础上,应用这些概念、原理以及方法去解决相关问题;第四层次为学生在所学知识基础上对相关问题进行本质分析,对求解方法进行讨论;第五层次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系统地解决一类问题;第六层次为在深刻理解所学知识基础上重新对所学知识本质特征进行评价。这些层次的认知符合人们对事物从初级到高级的认识情况。上述6个层次中前3个属于低层次认知,后3个属于高层次认知。低层次认知阶段中提出的问题一般有简单的、直接的以及无歧义的答案,高层次认知阶段所提出问题通常可能是一些开放的、没有直接答案的。所以在设计教学问题时需要在不同时间段设计不同问题,在上每一堂课前需要应用一些引入的问题使得学生对将要学习的问题进行感性认识,在复习阶段需要设计一些探讨性高层次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从而可以将涉及到的知识转变为学生自己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