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结合青岛城市发展实际,从立法支持、成网效益、资本运营、融资模式等四个方面,论证了青岛市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关键词】轨道交通;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
自2010年6月青岛市轨道交通建设一期工程3号线正式开工以来,青岛市轨道交通建设步入了快速发展轨道。根据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和社科文献出版 社共同发布的“2014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2013年全国城市可持续竞争力最具竞争力的前十位城市,青岛市位居第九位。在青岛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如何实现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从而带动青岛城市经济发展,对于城市经营者来说是一个应当予以重视研究的课题。
1加快推进轨道交通立法进程,完善轨道交通建设法制环境
法制环境的完善对于轨道交通实现商业化运作具有重要意义。《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关于印发促进和引导投资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关于加快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进程的意见》《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等法规的颁布实施,从国家层面上为轨道交通发展创新营造了良好的法制环境。鉴于轨道交通是由地方投资,国家审批的特殊性,轨道交通规划、建设、资金、运营监管、资源开发等需以地方法规形式予以进一步明确,确保作为城市重大项目的轨道交通能够得到重点支持,从而实现有序持续发展。
2014年3月1日实施的《青岛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办法》,从部门职责、建设程序、征地拆迁、管线迁改、交通调流、土地储备、地下空间开发、安全生产等多角度、全方位对青岛市的轨道交通建设进行了规范。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配套细则,《办法》对相关区市政府和产权单位的处罚约束措施不足,直接导致了实施过程中尴尬局面的出现,轨道交通建设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个别问题仍在制约着轨道交通建设进程。鉴于此,有关部门应进一步细化研究轨道交通建设配套细则,明确各方责权利,对青岛地铁的专营权、财产、法律责任、管理职能等予以界定,在条件成熟时提交人大以条例的方式颁布地方性法规,从而保证青岛市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的持续性、稳定性和高效性。
2加快形成青岛市轨道交通基本网络,促进轨道交通建设与城市发展相融合
青岛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模式不同于其他城市发展模式,其模式选择取决于轨道交通发展的城市战略、系统规划、发展需求、布局结构、体制机制等阶段性、系统性因素,并要兼顾海洋型城市风貌特色。
实现轨道交通与青岛经济社会发展及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既要根据满足青岛南北和东西方向的交通发展要求,完善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实现轨道交通、机场、铁路和市内交通的紧密衔接,力争建成具有高标准的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示范线路,更要以引领城市发展为目标,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形成青岛城市轨道交通的基本网络。通过建设轨道交通线网实现对中心城区进行全部覆盖,继而连接北部主城、西海岸新城、蓝色硅谷、红岛高新区,同时牵引平度、莱西等区市,辐射青潍日都市圈,基本形成大青岛轨道交通网络系统,实现网络效益,增强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能力。
3创新轨道交通营运模式,推进轨道交通运营可持续发展
在轨道交通建设方面,青岛市虽然规划时间比较早,但实际建设起步比较晚,第一条线路尚未建成通车,需要经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才能体现出轨道交通的网络效应和规模效益。从这个方面来说,青岛地铁在后期运营、维护的资金压力可能就会比较大,再加上前期巨大的基础设施建设费用的投入,对于政府来说将是一个巨大的负担,而对于青岛地铁集团来讲,更是无法承受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