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糙米代言
从多方面综合素质来看,糙米的优势相当明显,是时候刷一刷“存在感”了,但糙米的口感和烹饪时间过长一直是其难以跨越的一道坎。那么有什么办法能让糙米改掉这些缺点呢?
谭斌说,“把糙米磨成粉后,可以通过挤压重组的方法做成重组的糙米。也有科研人员将糙米做成速食的糙米粥,用开水冲泡,5分钟就可以食用。还可以做成稳定化的糙米粉后,少量(10%-30%)加入到馒头中,这就可以增加我们糙米的消费量和摄入量。还可以利用一些技术,将糙米通过加工处理,让它更易于熟化。”
记者了解到,用20%-50%比例的糙米搭配精米来吃,口感会好一些,在吃糙米前泡上几个小时,煮出来的糙米会更加绵软。
谭斌表示:“我们应该从营养和口感的角度找到一个最佳的平衡点,大约从2010年开始,政府相关部门开始关注糙米及其制品对人体的健康作用,一些学者也在呼吁和推动我们国家全谷物食品消费,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和做法。按照美国农业部给消费者的一个建议,建议老百姓每天摄入的谷物里面至少有一半以上是全谷物,也就是全麦粉或是糙米。我也建议消费者能够慢慢地增加全麦粉和糙米的消费和摄入量,逐渐改变消费习惯,这样对身体健康会有帮助。增加粗杂粮摄取量,合理的饮食搭配才是我们保持健康饮食的关键。国家标准规定,加工精度越高等级越高、也间接造成了加工精度越高的大米价格就越贵,这样的标准使得一些生产企业追求精白细的大米,从而让消费者、生产厂家、市场都陷入大米越精越好的误区,相关部门能够修订国家标准,制定更合理的标准体系。呼吁国家也能够鼓励企业多生产粗加工粮食共同促进社会对饮食健康的重视。”
作为主粮大米中的“少数”,糙米这场“翻身仗”能否打好,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