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不缺信息,谁的整合手法好、传播手段便捷,谁就能吸引受众。二维码的物理形态虽只有小小一块,但只要有足够的服务器,理论上讲,它集超文本、数字图像于一身,既可用于杂志、报纸、网站、户外广告、宣传海报等任何介质上,又能以其传播信息的移动性、便捷性和全面性,消弭报纸、电视传统媒体受时间、地点、频道等限制的束缚,因而广受社会各界人士欢迎。
二维码传播逻辑相比一维码,即常见的印刷在商品包装上的条形码更为严实:一是更强调编码及读码、制作和查阅便捷。现在有大量的免费二维码生成软件可供使用,通过软件即可将文字等信息转化成二维码,解码也不需专业设备,手机摄像头即可完成。二是对嵌印介质要求门槛低。作为一种图形数据文件,二维码几乎对所有需求介质的嵌印都能实现。三是具有抗损、抗干扰和纠错能力。二维码传播中在被损坏了50%的情况下仍可得到正确的信息还原。四是长度、宽度均记载着数据,二维码的信息容量更大。除文字信息之外,图片、指纹、签字、声音等复杂的数据都能进行编码。五是增加信息传播自动传递。使用手机或专业识读器进行扫描,就可将二维码所承载的信息自动传递到与识读器相连接的计算机中或手机上,极大地提高了信息录入的速度,减少了人为失误并提高了工作效率。[3]如此一来,对于二维码——这一媒介产品的提供者而言,一方面需保持恒定的审美和价值,一方面需正确分析与把握用户需求,以更新鲜、更具特色的界面开拓更丰富的传播资源。当下,除信息获取、产品营销、物流仓储密码类二维码外,形形色色的数据挖掘、电子游戏等推广类二维码陡然增多。据美国KPCB风险投资公司发布的《2014互联网趋势报告》显示,2013 年前9个月我国二维码扫描量为1600万,同比2012 年增长了350%,其中,密码类应用最广,占比42%;推广类应用次之,占比33%;信息类应用占比22%;支付类应用占比3%。根据翼码二维码数据研究中心发布的《手机二维码市场报告》,2013年仅国内的手机二维码发码量已达2574 万次,手机扫描量达908万次,再创移动互联网点击新高。
随着二维码的快速发展,二维码的界面呈现尚不成型、标志制作不够专业等问题凸显。目前我国现行的二维码既有大小之别,又有颜色之分,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关专家学者多次呼吁,亟待从技术质量上编制分类标志通用标准确立范型,以规范生成传播行为。所谓范型(paradigm),即在日常活动过程中发现某一或某些实物、现象、原理、理论、思想、经验等事物的内容可应用于某一领域解决原来不曾意识到的问题,然后在范型的示范下得到与范型内容相似的新事物和过程。二维码的范型当首选2014年3月1日国家推出的新工商营业执照上标有的二维码。我国的新版工商营业执照为8种格式且统一版式,均增设有二维码标志。这里的二维码黑白相间、大小适中、位置得当,人们需了解这家企业情况时,只要通过手机“扫一扫”该企业营业执照上的二维码,就可查看包含了企业的名称、注册号、相关信用等信息,方便实用。
范型可以是单独一个事物作为范型,也可以是多个事物共同作为范型。理论上讲作为范型的事物多种多样,既可以是实物、现象,也可以是原理、理论思想,还可以是理论结构形式等等。二维码范型主要指定位正确、黑白相间(二维方向)的平面标志。目前在二维码传播领域中,官方的、政府的二维码具有一般范型特征,鉴于技术性原因在推广使用中应当“前置”;而其他尚不规范的企业、团体的二维码应整肃后进入,这样才能赢得普遍认同,达到可靠、可信、可观的传播效果。
三、二维码张力状态存隐忧
现代科技文明、现代的传播技术已使信息创造、生成、流动、传播以及接受处于最大化、便捷化和多元化状态,O2O(线上到线下)处于“扫之即来”“超级链接”的二维码,其张力状态也开始进入无所不为、无所不在、无孔不入的境地,张力状态中的恶性膨胀因子已存巨大隐忧。
所谓张力,物理学上原指物体受到拉力作用时,存在于其内部而垂直于两邻部分接触面上的相互牵引力。二维码张力在这里所借用的是美国理论家艾伦·退特的“张力”说,他指出张力是把逻辑术语“外延”和“内涵”去掉前缀而形成的所能发现的全部外展和内包的有机整体。[4]当下我国的二维码据相关课题组调查,有61%的指向明确,主题清晰,界面张力适度;有36%的跳转至非主题板块,内容包罗万象,广告蜂拥而至,界面张力几乎达到极限;有3%的界面张力恶性膨胀甚至出现一种可疑的恶意的传播取向。二维码张力状态总体呈鲜活性与模糊性、多义性叠加的格局。郭全中、文艳霞研究认为,由于二维码生成“门槛”较低,普通网友在网上搜索一款二维码生成器,就可按照自己的意愿制作二维码,因此在扩大市场份额利益的驱使下,二维码张力状态令人担忧。[5]众所周知,二维码传播领域既有政府机关、主流媒体网站的二维码,也有大、中企业官方网站的二维码,还有不少假冒知名企业、知名网站的二维码,更为严重的是,一些逃避监管的非法网站的二维码也混入其中恶性张扬,以至于让不少用户在使用中被不期而遇的广告肆意侵扰,以及在跳转服务中遭遇陷阱等。如有用户在街头张贴的广告上扫描了一个二维码之后,跳转进入交友类聊天室,被暗置恶意软件作挟持带进了含有淫秽色情内容的非法网站而懊恼不已;有用户在杂志上扫描了一个知名品牌二维码,遭遇了伪装成手机服务项目的恶意软件,造成手机银行里的资金不翼而飞;有淘宝店家在网上与客户做产品介绍,被下套扫描二维码后点击恶意软件,致使支付宝账号财物被盗卷走,还被通知手机欠费,白白蒙受了损失。这一类侵权行为直接冲击用户心理底线,造成了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彻底去除非法网站二维码,严厉打击害群之“码”已然成为业界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