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水利工程的发展,对于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的实现具有积极意义。伴随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水利工程发展水平也越来越高,但是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影响到整个水利工程发展的质量问题。对此,本文对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有效控制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 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近些年来,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社会中各个行业在不断的进步。我国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直接影响着居民的生产与生活。鉴于此,我国对水利工程加强了施工质量的有效控制,从而确保新时期下的水利工程能够安全、高效运行。在对水利工程进行质量控制与管理的过程中,发现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问题看起来不严重,但是却会严重的影响整个水利工程的发展,所以笔者就对水利工程施工质量进行探讨,以及针对质量出现问题进行有效控制的措施进行分析。
一、水利工程施工质量定义
水利工程施工质量即国家和水利行业中在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及所批准的工程合同和设计文件中关于水利工程的经济、适用、美观、安全等特性的要求。水利工程属于国家部署的基础性工程建设,大坝、堤防的建设及其优劣会直接对百姓的生命以及财产安全造成影响。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水利工程的建造通常采用施工单位保证、监理单位控制、项目法人负责与国家质量全面监察互相结合的质量管理机制,对于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高低很是重要。
二、水利工程施工质量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水利工程建设的复杂性和多功能性,影响其质量的因素也较多,主要有:人员、材料、机械、方法和环境。五大因素控制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
(一)施工人员问题
施工人员是水利工程建设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在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中起着主导的作用。因此,若是施工人员素养不够,没有自觉提高质量意识的理念,就会导致施工过程出现技术不过关等漏洞,妨碍水利工程施工的整体过程,影响水利工程施工的质量。常见的施工人员素质问题主要有:施工人员的技术不达标,没有本专业的专业资格证书;没有高度的质量意识,没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没有明确的职责和权限和分工等。
(二)施工材料问题
涉及构配件、半成品、成品、原材料的材料对于工程施工很重要,属于工程质量的基本性条件,对材料的质量严格把控对提高工程质量大有裨益。材料的管理主要包括原材料的采购,材料的质量是否达标,材料在使用过程中的分配情况,以及剩余材料的充分合理利用等。设备主要指在选择上要综合经济上的合理性和技术上的先进性。要加强设备的维护,密切注意落后设备的更新。
(三)施工方法问题
包括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一些工程常因施工方案考虑不周或施工工艺落后等原因,造成施工进度推迟,质量达不到要求和追加投资等情况。因此,在制定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时,必须结合技术、组织、管理、经济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以确定施工方案在技术上可行,在经济上合理,有利于提高工程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