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水利水电的工程建设中,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在冬季的施工中,由于特殊的气候环境条件,对于混凝土的性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基于此,文章通过对水利工程中的冬季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分析,以能够更好的保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提高水利工程的建设质量。
【关键词】 水利工程;冬季;混凝土施工
1.水利工程冬季混凝土的施工原理
1.1工程施工期的气温标准
就我国目前的施工技术而言,对水利工程冬季混凝土的施工制定了下列气温标准:一是严寒地区的日平均施工气温,应稳定在5摄氏度以下;最低气温应稳定在3摄氏度以下;二是气候温和的地区日平均施工气温,应稳定在3摄氏度以下,且稳定其应持续5天以上;三是在冬季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采取全面保温措施的气温标准存在一定的滞后,因为在入冬期间,气温虽然降至零下,堆料温度高于外界气温,但若气温转暖,堆料的温度回温较慢,仍处于零下。对此,水利工程在冬季施工时,应结合入冬与冬季结束两个关键点,采取相应的混凝土施工措施。
1.2混凝土受冻对其性能的影响
对混凝土的性能进行研究,混凝土在进行搅拌浇灌后能产生硬化并达至最强硬度,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具有水泥水化反应。另外水泥水化反应的速度不仅与混凝土自身材质及配合比有关,还受到内外温度变化的影响,温度逐渐升高,则加速混凝土水化反应的速度,在温度低于零摄氏度时,混凝土中一部分的水分出现结冰,进而降低了水化反应的速度,混凝土水化反应一旦降低,将影响到混凝土的硬化速率与效果。
2.水利工程冬季混凝土施工易出现的质量问题
2.1起灰现象
如果混凝土中所含水分超标,将使得混凝土出现水灰分层现象,进而降低混凝土整体结构的强度和粘连性,致使水灰不能有效融合。在冬季施工中,外部环境温度低使得混凝土凝固时的水化热现象速度减弱,但还是极易影响水灰的融合度,加快了水分蒸发速度,导致混凝土施工表层由于严重缺乏水分,产生因干燥引起的起灰问题。
2.2裂缝现象
在混凝土施工中最为常见的问题就是混凝土施工表层和内部结构出现开裂,这种问题极大削弱了混凝土工程的质量,降低了其使用寿命。当温度较低时,水结冰以后体积发生膨胀,也可能进一步导致混凝土裂缝的出现;由于钢筋被氧化锈蚀而发生的体积膨胀,也可能会导致混凝土产生裂缝。
2.3水分转移
低温促使混凝土内的水分固结并延缝隙转移,水分过度聚结在中间部分,引发明显的结构问题,不利于水利工程的结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