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稳定碎石是一种半刚性路面结构型式,以其整体性强、承载力高、刚度大、抗水性、耐冻性、水稳性好等特点在高等级公路路面底基层、基层施工中被广泛应用。
一、原材料质量控制
1、水泥
水泥作为集料的一种稳定剂,其质量对集料的质量是至关重要的,施工时除考虑选用终凝时间较长(宜在6小时以上),标号较低的水泥以外,生产中一般宜选用325#矿渣及普通硅酸盐水泥;还应考虑其质量稳定性、生产数量、运距等各种因素。水泥每次进场前应有合格证书,每200T应对水泥的凝聚时间、标号进行抽检。为使稳定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拌和运输、摊铺、碾压以及保证其具有足够的强度,不应使用快凝水泥、早强水泥,严禁使用受潮变质水泥。
2、集料
不得直接使用天然级配碎石,宜采用10
-30mm的粗集料、5-10mm的中集料,0-5mm的石屑细集料三种粒料配合。碎石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良好的颗粒形状。其集料的压碎值不大于30%,最大粒径不大于30mm;各种粒料的筛分(主要检查所进料的颗粒级配的偏差情况)在规范要求级配区间;针片状含量不大于20%,液限不超过25%,塑性指数小于6,有机质含量不超过2%,硫酸盐含量不超过0.25%。对进场的碎石按施工规范要求的检测频率进行取样试验,每2000m3做2个样品试验。砂的各项指标符合规范要求。
二、混合料的组成设计
配料准确是保证水泥稳定碎石内在质量的关键环节。配料准确的基本前提是原材料要合格。通过对工程实际应用的矿料分别进行筛分试验和测定其相对密度,根据各种矿料的颗粒级配和计算用量比调配出合理的级配曲线。
1、取工地实际使用的集料,分别进行筛分,按颗粒组成进行计标,确定各种集料的组成比例。为保证配比的混合料具有较好的抗裂性能以及施工时减少离析的产生,建议配合比设计时级配曲线按正“S”形调整。4.75mm以上筛通过率宜处于级配范围中值与上限之间;4.75mm以下(含4.75mm)处于中值与下限之间,筛孔通过率宜不低于32%;2.36mm通过率宜不低于20%, 0.075mm通过率不超过3%。
2、为减少基层裂缝,必须做到三个限制:在满足设计强度的基础上限制水泥用量;在减少含泥量的同时,限制细集料、粉料用量;根据施工时气候条件限制含水量。具体为:水泥剂量小于4.5%,集料级的0.075mm以下颗粒含量宜不大于3%最大不超过4%,含水量不超过最佳含水量的1%。
3、矿料配合比确定后将指导拌和站生产,在此基础上进行调整,以确定生产配合比。矿料生产配合比设计完成后,按照设计的水泥剂量制作试件,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以测定是否能达到强度要求。
三、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