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建立一支合格稳定的专业指导教师队伍,院系应制订年轻教师的培养计划,让有丰富经验的老教师对年轻教师进行传、帮、带,并且定期或不定期地派年轻教师到教学实习基地锻炼,或利用指导实习的机会深入实习基地,与技术人员接触交流,或参与企业的生产和管理等环节,强化工程实践意识,积累更多的生产实践经验。同时,教师把他们在生产实践中所获得的第一手材料充实到教学和理论研究中去,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另外,还可以从实习基地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骨干技术人员担任实习指导教师,加强校内指导教师与实习基地外聘指导教师之间的交流。外聘指导教师实践操作能力强,但教学经验与技巧、理论水平等方面稍差,校内教师则恰恰相反,开展交流活动,两者之间可以互相补充,互相促进,共同提高,有助于建立一支校内外结合、素质优良、相对稳定的实习指导教师队伍。
三、改变实习组织方式,采取集中与分散并举的生产实习方式
将传统单一的集中生产实习方式改为集中实习与分散实习并举的实习方式,提供给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未来深造、就业方向自由选择的机会,学生可以选择教师联系的集中实习单位进行集中实习,也可以自行联系实习单位进行分散实习。集中实习的优点是便于指导教师集中管理和指导,且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容易达到实习目的。但对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社交能力的培养不利。选择集中实习,要避免学生的实习固定在一个工地,这是由于工程建设周期较长,许多学生在一个工地只能学习建筑活动的某一过程的有关知识,比如主体浇筑、打桩或装修等,对一个建筑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不能全面了解。因此,应形成动态实习工地的教学组织模式,也就是以一个实习工地为主,以其他工地为辅,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到其他工地学习其它工程的施工工艺、施工方法和施工企业的管理技术和方法,使实习任务充分化,实习内容全面化,从而提高实习效果。
分散生产实习是集中生产实习的最好补充。按照生产实习教学大纲要求,结合自己将来的就业方向及兴趣爱好,由学生自己联系选择实习工地。这种实习方式可以大大减少实习经费的投入,但不利于指导教师的管理和指导,为避免学生的自主能力差,不认真实习,要求学生做到:在联系过程中,学生应了解工地的基本情况,制订实习计划;进入工地一段时间后,向指导教师提出实习中拟重点了解和学习的内容,从而培养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习的过程中,实习教师要进行不定期的检查和抽查,并且要和施工现场的管理人员进行经常性的沟通,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实习结束后完成书面报告并进行交流、讲评和答辩。采用这种实习方式,可以使学生对教师的依赖程度降低,自主学习空间增大,把学生由被动式实习转变为主动式实习。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工作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交能力,为学生自己联系工作单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从近几年的施行情况来看,分散实习的实习质量可以得到保证,效果比较明显。
四、加强实习教学资料建设,开好实习动员会
明确生产实习的目的和重要性是提高实习质量的核心。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应及时做好教学大纲的修订工作,进一步明确生产实习在整个培养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强调培养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能力的重要性。同时,编写内容完备的实习指导书,提出实习的目的、内容、要求、纪律、成绩的评定等方面内容,着重介绍实习的主要内容、常见结构的实习内容、可供研究的小专题以及对实习日记和实习报告撰写的相关要求等。实习指导书还应详细规定实习结束后所要提供的技术资料,能使学生及时进入角色,做到有的放矢。
在实习前对学生认真组织实习动员,向学生讲清楚实习主要内容、实习方式、实习纪律要求及实习考核办法等,使学生明确了学习的全部内容和要求,调动学生生产实习的积极性。在动员会上要特别加强安全教育,强调现场安全注意事项和现场管理制度。如果在实习期间发生学生伤亡事故,对学生本人及家长都是无法弥补的创伤,指导教师和学校也要负一定的责任,对接受学生实习的单位也将造成许多不利的影响。目前,施工企业不愿意接受学生实习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安全问题,因此加强安全教育是做好生产实习的关键。正是有了我们在实习前对学生的安全教育,近几年的生产实习没有出现任何安全问题。我们还邀请施工现场的工程师为学生做实习动员报告,通过介绍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会给学生以启发,并详细介绍要实习工程的概况、工程特点、难点,并对学生提出希望和要求,为接下来的实习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五、强化过程管理,严格考核制度
加强对实习过程的指导为了确保学生实习的质量,要求每个实习小组要配备一个现场的指导教师,以解决学生实习中发现的疑问,同时为学生实习提供指导性意见;同时,学校指导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