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交通上的区位优势,城市中心区具有良好的社会聚集效益和经济聚集效益。
4)人口密度大、就业岗位多
我国大多数城市中心区是在老城区的基础上演变而成的,而老城区原来就是人口的主要集聚地。
城市中心区往往是城市的就业中心。由于是城市的功能核心,决定了中心区必然要提供比城市其它地区更多的就业机会。
5)土地利用率高、建筑密集、公共性活动强
城市中心区具有特殊的区位优势和明显的聚集效益,促使该地区的地价迅速增长,而中心区的面积有限,因此在这狭小区域上的土地得到充分的开发,土地的利用率要比其它地区高的多,建筑密集,且多向高层和地下发展,“寸土寸金”是对其最恰当的描述[3]。
城市中心区是城市最活跃的地区,是城市社会生活的焦点。由于区位的优势和活动设施的聚集,与城市其他地区、地段相比,中心区的街道空间和开敞空间使用最为频繁,使其成为公共性开放性程度最强的地区。
二 城市中心区的结构形态
城市中心区和城市结构的关系与一定时期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有关,也与城市本身的发展形态有关。城市中心区结构形态主要包括单核结构形态、区域性集聚形态和多核结构形态等[4]。
(1)单核结构形态
美国社会学者伯吉斯认为城市是以中心商务区为核心向四周发展,其布局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围绕城市的重要道路交叉口发展,这种布局通常出现在小城镇。另一种则集中于一段或几段街道的两侧,形成带状或块状的商业街区,这是中等城市中心常见的布局形式。另外一些综合性大城市中心区也属于单核结构类型,这类城市的中心区一般是多功能的,既有发达的商业中心又有相对发达的商务办公设施,另外,这类城市的一个主要特点是拥有相对完善的城市中心功能体系,除主中心外还有若干次一级中心,但主中心的首位度很高,因此,从总体上来说仍属于单核心结构类型。同心圆和扇形两种城市地域结构模式都是建立在单核基础上,是典型的单核集聚模式。北京、西安、杭州、济南等中国绝大多数大城市还属于这一阶段。
(2)区域性集聚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