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损失等级标准根据工程建设人员和第三方伤亡、环境影响等内容进行划分,其中,人员伤亡、环境影响等是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明令禁止的,具有事后性,是对安全责任事故程度的界定。风险损失等级标准的划分突出了理论方面的意义,但是对实际操作缺乏明确的指导性,所以具体风险损失的评价可能出现一定的盲目性、选择性和随机性。
3、风险等级划分存在差异,实际工作中存在高年混淆问题,不利于开展工作
与接收准则相关联的风险等级以及相对独立的风险工程等级或地下工程自身的风险等级、周边环境影响的风险等级,他们以不同的思路进行划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对相关概念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偏差。随着相关规范的实施,相关的概念就可以得到统一,但是也需要明确划分思路的差异,避免出现理解误区。
四、基于工程保险的施工安全风险管理模式
1、基本思想
结合城市轨道交通土建工程的特点,基于工程保险的施工安全风险管理模式的基本思想是充分利用土建工程施工企业和保险公司之间的利益关系,以保险公司为主体进行工程旖工安全风险管理,工程保险业务中,施工企业在保险公司投保,保险公司则利用科学先进的安全风险管理方法和专业的风险管理机构向施工企业提供优质的施工安全风险管理服务。
2、管理流程及实施
首先,施工企业向保险公司提交保险请求、设计图纸和施工方案等工程资料,然后,保险公司工程技术人员根据施工企业提交的资料和工程现场考察结论对投保项目进行风险评估,得到项目的总风险度和所有施工项目中安全风险较大的薄弱环节(即典型风险),根据项目总风险度,保险公司决定是否投保和厘定保费。在施工企业和保险公司双方认可的条件下进行签单承保,同时保险公司组织专家对所有的典型风险进行逐个分析,找出防范控制措施,向施工企业递交风险分析和防范措施报告,根据报告保险公司可以把对施工企业安全风险管理方面的要求写进保险合同。
3、实施建议
在我国如城市轨道交通土建工程等大型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过程中,成功实施这一模式,还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建立合理的市场准入制度,建议把拥有向施工企业提供有效的安全风险管理服务的能力作为保险公司开展工程保险业务的基本要求,把有保险公司担保为其承保作为施工企业可以进行工程投标的基本条件,以促进保险公司和施工企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