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村是我国城镇化进程的领导模式,因此,做好这些农村建设有利于加快我国的城镇化进程。我们在进行新型农村建设的规划时就要从整体和大局出发,科学、全面有条理地站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进行设计。
(二)规划既要促进城乡平衡发展,又要重视农村的现实情况,在长远目标引领下逐级推进
我国推行城镇化进程的主要目的就是实现城乡的均衡统一发展,城乡一体化建设是对城镇发展的战略指导,新型农村建设的发展格局是个远期目标,是一个与传统观念决裂的长期过程,绝不是在短期内能实现,但随着经济水平与人们思想水平的不断提高会逐步实现。因此,在规划中应本着近期建设和长远发展相结合,分批开展建设活动,立足实际,逐步实现预想目标。
四、城乡统筹发展的新型农村规划的具体方面要考虑的内容
(一)规划的定性方面要考虑打造特色农村
我国地域广阔,地理位置所跨越的经度与纬度范围都很大,因此,分布在不同区域的农村的自然景观、风俗习惯、人文理念都是不同的,我们在进行规划时既要保留村和镇的原来各自的不同性质,同时又要使二者在性质上实现完美地统一。新型农村的定性,要突出新型的性质,在大区域上要有共同的主题,而一村一庄也要独具特色,比如依托本地、本村的传统文化来打造特色建筑,树立一村一品、一镇一品的特色品牌形象,如“桃园春色”“梅园春景” 等规划主题,突出地方特色。
(二)规划的定位方面要解决农民的生产生活
在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同时,必须要注意倾听农民的意愿,不能因为发展而不顾农民的生产生活情况,“赶农民上楼”的做法是不符合农业生产实际的,也不符合建设新农村的内在要求,因此,在规划中对农村的定位一定要结合农村实际,依托当地特色资源和交通优势,对产业布局的规划建设提出明确目标,使其生产方式的转变成为一个长期而渐变的的过程,这样更有利于农村居民的心理变化过程,提高农村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三)规划的定量方面要有准确数字
实施城乡统筹发展的新型农村建设之前,我们要对农村的现实情况进行摸底和考察,尤其是农村的数量以及每个农村的整体规模与他们的发展水平,这些情况都要调查清楚。如果村庄道路情况较差,在规划就应该从修路入手,来改善居住环境,而不是单纯盯着房子的改造。如果农村的土地面积非常紧张,就要在规划中注意保护耕地,尽量减少住房挤占耕地。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更无法做出规划与理论指导。所以我们必需得首先搞清楚工程建设的量的方面的问题才能使规划顺利进行。
五、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