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历史任务,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通过建设规划来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协调城乡空间布局,改善农民人居环境,促进城乡经济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 环境; 规划
前言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规划建设,因其自然资源、地理条件、人文环境等的差异,应进行分类指导,做到村村有特色、有品位,避免求新求洋、千村一面。通过对全县乡村进行建设规划设计实践,我认为,要打造村庄特色,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1)村庄的规划设计,应立足自身的资源条件和发展优势,始终贯彻村民是使用者、受益者的思想,以促进农村发展和改善村民生活为核心目标。
(2)从产业、环境和文化等多角度综合思考,坚持以促进产业特色形成和经济发展、正确处理发展生产与保护生态的关系、延续乡村人文特色为原则,以促进农村社会经济、生态环境、人文特色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
(3)注重合理配置产业发展空间和配套设施的共建共享;注重资源的循环利用和改善自然生态环境,并通过节能等新技术的利用,降低村民生活成本的支出:注重总体布局体现农村的生活特点、方便村民开展生产活动,并设计符合村民生活习惯和村民家庭生产需求的农宅,延续地域乡土文化等,是打造村庄特色的基本手段。
一、制定村庄规划的必要性及城乡一体化的要求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乡之间的联系日益交融,互为影响。但原有的规划管理制度是建立在城乡二元结构基础上,就乡村论乡村,由于缺乏合理的规划引导,出现盲目建设、无序建设的现象,造成了土地资源、社会资源的浪费。这种规划制定与实施模式已经不适应城乡统筹的需要,影响了城乡协调健康发展。为了落实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必须做到规划先行、全盘考虑、统筹协调,避免盲目建设。
从城乡一体化的角度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上重新研究制定规划,根本上改变农村建设中存在的没有规划、无序建设和土地资源浪费的现象。乡村规划制定和实施的管理相对滞后,乡村规划的制定和实施过程缺乏充分的社会参与和专家论证,对行政权力缺乏必要的制约,一些乡规划、村庄规划盲目模仿城市规划,由于没有体现农村特点,难以满足农民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无法真正实施,造成一些地方政府、村委更是随意变更规划、甚至无视规划进行建设。
另外农村的建设量大,村庄规划管理力量薄弱,导致村庄建设散乱,管理手段不足,难以应对日益增加的农民住宅、公益设施和乡镇企业等建设的要求。 缩小城乡差距的要求,解决我国城市问题的关键在农村,只有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建设起让城里人向往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让农民过上令城里人羡慕、让乡下人自豪的健康生活,中国的问题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这其中的关键在于缩小城乡差距的方式,即不是把农村城市化,而是切合农村实际将农村规划好,建设好,使农村生活现代化,农民过上幸福的日子。
二、制定村庄规划应注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