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城乡统筹发展是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实现城乡共同发展的重要战略,在此背景下,传统的村庄规划显然不能适应农村长远发展的新要求。本文在分析目前村庄规划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城乡统筹背景下村庄规划的对策进行了积极探索。从提倡公众参与、塑造村庄特色、统筹利用乡村空间和土地资源、加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城乡统筹,村庄规划,问题,探索
一、农村居民点统筹用地的特点
(一)用地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
从地域分布来看,农村居民点的分布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密切相关。平川地区,由于地势平坦,自然条件较好,交通便利,经济发达,农村居民点分布的密度高,单个村庄占地规模大;丘陵区和山区,一般地形起伏较大,地貌类型复杂,自然条件较差,交通不便,经济较为落后,农村居民点分布的密度较低,单个村庄占地规模小。
(二)人均用地规模普遍偏大
全国人均农村居民点面积一般均超过国家规定的人均用地150平方米的高限标准,人均占地规模普遍相对偏大。
(三)宅基地是农村居民点用地的主体
根据调查结果,宅基地是农村居民点用地的主体,一般占农村居民点用地的70%以上。宅基地的主导用地特征在村庄内部用地结构中极为明显,其次是道路、畜圈用地,工、商业用地面积极小。
二、新农村规划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新农村规划的城乡统筹及体系框架问题
由于城乡“二元化”体制的长期存在,重城市发展轻乡村建设,我国在城市规划编制体系、编制办法及相关标准方面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体系框架,而新农村规划则显薄弱,尚未形成自身独立、完整的理论框架、编制方法及指标体系,所以新农村规划不得不参照城市规划的编制方法及技术指标。但由于城市与乡村在经济职能、人口规模、生态环境、社会系统、行政级别、空间尺度、建筑形式、生活习惯及民风习俗等要素方面差异巨大,所以它们的规划要素必然也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