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过对营改增背景下,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受到的影响进行梳理和总结,进而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应对策略,这对施工企业成本管理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营改增;建筑业;施工企业;成本管理
在我国税制改革进程中,营改增为一个重要内容及改革方向。加强对建筑业推行营改增后面临的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具有深远意义。
1、营改增推行后施工企业成本管理面临的新问题
在传统税收制度下,我国建筑企业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科学、合理的成本管理方法,可基本保证企业在运营过程中能够保持正常税务支出,且保证企业能够获得较为可观的经济效益[1]。但是,近年来随着营改增政策在建筑业推行及落实,施工企业面临诸多新的税收压力和负担,企业成本管理也表现出诸多问题,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点。
1.1 管理制度明显滞后
过去,我国施工企业主要运用的粗放式的经营模式,为足够重视企业内部管理,成本管理水平也相对较低,管理理念及管理方式均相对较为滞后。多数施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均未能形成一套适合自身实际发展状况的科学、合理的成本管理制度,部分企业甚至不能有效了解分公司的财务管理状况,无法对其财务活动进行有效控制。
1.2 现金流流通控制明显不足
与其他行业相比,建筑行业在性质上存在特殊性,其特殊性质主要表现为工程款拖欠以及回收均相对较为缓慢。建筑企业面临的该种现象使得企业必须采取延付分包商的方式可促进自身现金能够实现有效流通,防止资金链出现问题,进而维持企业运营和发展[2]。但是推行营改增之后,建筑施工企业在运营过程中一旦出现延付分包商费用问题便会无法获得相应的进项税额抵扣凭证。因此,为了保证自身经济利润,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必须正常支付相关费用,这样就导致企业面临诸多新的现金流流通问题,资金链断裂的发生风险大大增加。
1.3 税负压力控制难度加大
营业税改增值税实行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各个企业在运营及发展过程中的税收模式得到有效优化,降低重复征税等问题的出现,进而促进企业税收压力得到有效缓解。但是在实际施行过程中,诸多建筑领域中的施工企业税收却出现了不降反增的现象。这是因为,施工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因施工所需部分材料无法获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同时施工所涉及机械租赁费用也很难足额抵扣,因此导致施工企业无法足额抵扣进项税,在营改增政策下,企业的税负压力非但未能得到有效减轻,反而有明显增加,这对施工企业正常经营及健康发展产生严重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