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历史的文化大国,我们拥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建筑被誉为“石头的史书”、“凝固的音乐”,是包罗万象的空间艺术。透过建筑中的一砖一瓦,能够从中读出历史。然而在当今,无论我们身在东西南北的哪个城市中,都会感觉这些建筑都千篇一律,没有地域特色,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越来越多的建筑商们摒弃了对传统建筑的传承和创新,盲目地效仿外建筑和西方建筑,形式主义之风越刮越重,建筑趋同越来越严重。作为建筑设计者,我们是不是应该思考一下,在建筑设计中如何发扬和传承我们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建筑艺术是大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而且建筑往往能够作为继承和记录传统文化沉淀状况和发展进程的容器和晴雨表,可以说建筑设计的理念往往与传统文化息息相关,互为因果。按照一般性原则,传统文化为具有延续性和传承性特点的 社会因素,如艺术、风俗、思想、道德、制度等。现代就是现时代,是包括这个时代所具有的一切因素。传统文化反映在建筑上,则体现了过去与现在相应的技术及影响技术的思想领域传统文化,这显然是一对辩证统一的矛盾体。应该说没有传统文化就没有现代。
我们要在我们所设计的建筑中体现传统文化,首先,要弄明白我们想体现的是什么。何为文化,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出来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我们所体现的传统文化不应该停留在复制文化符号,或者是简单的模仿,而是追求深层次的精髓。对于一些建筑设计者追求一个符号、模仿一个物体、复制一个元素,这些都是停留在表面上的。例如: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的设计,这个看是简单的方盒子是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技术的丸美结合的产物,中国的传统观念里有: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按制定出来的规矩做事,才能获得整体的和谐统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水立方”是“天圆地方”的典型代表。
在现代的建筑设计中,要结合当前的环境,用不同的手段、策略和表现形式去表达传统文化,而且我们还要去发展创新文化。中国文化以人为本,注重环境与建筑交融,主张顺应自然,崇尚天人合一的精神,从未有过西方视建筑为永恒、不朽、纪念物的思想。建筑的本身不是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和自然、社会相结合的,构成了独特的建筑文化。建筑文化从基本而言也是一种环境文化。“天人合一”这一思想。贯穿了中国哲学并且深深的影响中华民族的审美观念。中国建筑不欲以自然和人工来竟就存,而是与自然保持和谐的关系,这一观念同样影响了建筑的布局和形象特征。中国建筑喜欢一群体取胜,注重虚实结合,以内收的凹曲线与依附大地,横向铺开的形象特征表达出自然相适应,相协调的艺术观念。
空间意境的营造是属于文化的抽象的表现形式,运用空间的的压抑与张扬、通透和密闭、错落于包含等等的空间手段,通过空间意境的折射来表达意境。中国传统园林继承了传统文化的的精髓。在传统建筑中,讲究均衡和内在的节律,“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的布局法则,强调变化中的均衡。其不但符合科学上的相对原理也符合艺术形美的规律。
符号的组合,传统的符号是文化的浓缩的精华,在建筑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符号的运用和理解在我国建筑传统文化发展中,形成了独特、鲜明的特点,其中某些构成要素和表达方式,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和广阔的适应性,并且延续至今成为优良的传统,发挥出他的积极作用。例如上海的金茂大厦,他不是简简单单的复制了密檐塔的形式,而是结合了当代的特色,把传统的符号加以创新和组合,使得金茂大厦不仅充满历史文化,而且拥有现代气息。
技术构造和材料的体现。一个好的建筑设计者可以通过材料和构造形式把文化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例如,中国美院杭州象山校区,他的诗意文化通过砖瓦的营造被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
中国文化的传承越来越得到关注,但是传承中也存在矛盾:
第一,资源尴尬的问题: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面临着资源、能源和环境等问题,出现在传统建筑中的粉墙青砖、木构建筑、古建筑的平面形式等消耗大量的资源,使得建筑中的传统元素越来越少的出现在建筑物中。
第二,市场的尴尬问题:在中国目前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开发商拿到一块地,首先要考虑的是经济效益。怎么能够多建几套房子,提高经济效益。中国古建筑中的门套、檐口、斗拱等一定会增加成本。
第三,审美尴尬问题: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国人有机会去了解外面的世界,人们对欧美建筑有了一定的了解,审美观念也在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简洁的现代设计理念。
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盒传承,我们的政府部门也应该做一些相应的工作:
第一,应该充分发挥城市规划和管理部门的功能,对历史建筑和传统建筑的要尊重,不要随意拆迁。
第二,政府部门加强对历史的遗存建筑的保护和利用,增加财政投入。
第三,应该加强对历史名城和名镇的保护,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使历史遗迹得到充分的保护。
第四,加强市场机制体制的完善,除了加强古建筑文化保护工作外,还要采取灵活的市场机制,把历史建筑和传统建筑的保护、开发和经营结合起来。
面对中国传统文化,作为建筑设计人员:
首先,应该对传统文化有充分的信心,对对本土文化要有一种文化自觉的认识、尊重和自强的精神。加强对中国传统哲学的理解、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在情感上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热爱。
其次,要正确地对待中西建筑上的差异,对西方建筑不同的地域,承载着独特丰富的文化特色,要怀着欣赏的眼光,看待世界各地的艺术宝藏。
最后,面对全球化,应该正确的处理现代建筑在中国中与西、新与旧、传统与革新、成功与失败等等,中国建筑要放眼世界,有博大的胸怀,倡导中国学派并且汇入世界建筑文化洪流中。
总结: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历史内涵深厚,而要把这种无形的精髓融入有形的建筑设计之中,就需要建筑设计师在三个层次来把握:其一,物质层面。古代建筑文化是基于当时历史所真实存在的自然资源、气候特点、地质地貌、技术水平等。因此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要在这些物质条件方面多加“带入性”考虑,注意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其二,精神层面。中国传统文化在其形式生更多的是精神文化方面的积淀,具体地说,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以刚正稳重,端庄轩昂为主,讲究规矩、规范和秩序,这种建筑文化是根源于以儒家文化为精髓的传统文明内核的。而在传统建筑中又能够通过文家具、字画、古玩、器皿和背景等方式进行巧妙的布置搭配,从而能够造成一种在严谨之内萌发的含蓄而清雅的境界,这又体现了道家思想文化悠悠的禅境。因而需要在建筑设计中在突出严谨格局的同时,极尽发挥多样化的艺术形式力量共同营造和谐而又富于多元意境的环境。这种追求,是对传统修养的灵活的掌握。这是现代建筑设计师是创作的源泉,也是设计理念创新的基础;其三,制度层面。这一点也比较好理解,传统建筑设计风格往往与我国的政治文明相关联,体现了社会统治的秩序和规范。如端庄刚正的主流建筑风格,就是体现了一种对格式体制的严谨遵守。布置的格局正是严格讲究等级、格式与秩序的传统礼教精神的直接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