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胆囊疾病;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疗效
本研究对本院普外科2015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80例胆囊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 比较了传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普外科2015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80例胆囊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排除标准:有手术禁忌证等患者。依据手术术式不同将患者分为经脐单孔组和传统组, 每组40例。经脐单孔组患者中男18例,
女22例;年龄24~74岁, 平均年龄(52.5±9.5)岁;病程1~12年, 平均病程(3.4±2.9)年;在基础疾病方面, 29例为胆囊结石, 11例为胆囊息肉。传统组患者中男19例, 女21例;年龄25~74岁, 平均年龄(53.3±9.5)岁;病程2~12年, 平均病程(3.8±2.8)年;在基础疾病方面, 28例为胆囊结石, 12例为胆囊息肉。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基础疾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经脐单孔组患者接受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 对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帮助患者取分腿平卧体位, 将脐部手术通道建立起来, 将弧形皮肤切口开在脐上缘皱襞2.5 cm处, 建立气腹起来, 压力为12~14 mm Hg
(1 mm Hg=0.133 kPa), 然后将腹腔镜插入对腹腔进行探查, 给予患者单孔腔镜手术治疗, 采用胆囊抓钳将胆囊壶腹部提起, 对胆囊前后三角进行分离, 对胆囊颈管及动脉进行夹闭, 然后将其离断, 将胆囊床分离出来, 取出位置为切口部位。传统组患者接受传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 对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运用常规四孔法将腹腔镜气腹建立起来, 将腹腔镜置入脐部5 mm Trocar处, 并将其作为肠管外通道及标本取出通道, 将操作前分别置入右中腹脐旁锁骨中线、右上腹肋缘下腋前线5 mm Trocar, 助手操作前的出入点为左上腹5 mm Trocar, 将腹腔镜插入后给予患者手术治疗, 方法同上[1]。术后督促两组患者禁食, 对抗生素进行常规应用, 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
1. 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消化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等术中术后指标。同时, 统计两组患者的切口感染、肺部感染、胆漏、胰腺炎等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复发情况[2]。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术中术后指标比较 经脐单孔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长于传统组, 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传统组, 术后消化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传统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复发情况比较 经脐单孔组患者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12.5%(5/40)显著低于传统组的55.0%(22/40)(P<0.05), 但经脐单孔组患者复发率7.5%
(3/40)与传统组的10.0%(4/4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