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顺应自然、与天地合参为养生防病前提 道教养生思想以“天人合一”理论为核心。首先,体现在人体的内环境与外界的自然环境是相互协调统一的,二者共同经历着事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道教养生非常重视按照季节和时辰进行修炼,如:服食养生、房中术以及日常摄养卫生即是如此。其理论根源来自于道教“天人相应”。其次,人身小宇宙与天地大宇宙是同构相应的。不仅人的身体器官构造与宇宙结构相应,而且通过阴阳五行八卦等符号体系,将天人结构巧妙地组合在一个同构体系中。“道”是道家思想的核心,老子认为,道为宇宙的本体,万物变化之源,所谓“万物之宗”。《淮南子·天文训》称之为 :“道者,规始于一,一而不生,故分为阴阳,阴阳分而万物生”。可见老子这个“道”实际上是一种有象可见,有精可存,其真可信的物质,由这种物质衍生为“一”,“一”即元气,再化生阴阳而成万物,说明“道”如同太极是万物化生之原始。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明确地指出了“道为万物之宗”,并同时表明人只有掌握宇宙运动的规律,掌握阴阳之道,方能养生而防病。《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故四时阴阳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者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为得道。道者,圣人从之,愚者背之。”此外,《素问 》尚有“谨道有法,长有天命”、“谨奉天道”之语,也是告诉人们,人应顺应自然法则,并遵从之,才能寿老而长生。并提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浮沉于生长之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凡事要先知“道”之理,方能行“道”之术。可见养生防病应以顺应自然、与天地合参为前提条件。
2.2 阴平阳秘为养生防病之核心 道教朴素地将人的身体比作一个小宇宙,并与自然界的大宇宙联系起来,不仅要调谐人体“小宇宙”的运行,而且还要调谐“小宇宙”与“大宇宙”的运转。同时,人是自然的产物,人和自然界也是统一的整体。由此提出“天人相应”的养生学说,认为人与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医学把人体看成是一个以脏腑为中心,心为主宰,通过经络将人体各个部分相互联系起来的有机的统一整体。《素问》指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又《灵枢》曰:“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明确地指出自然界是生命的源泉,人体的生理、病理、生长、发育、衰老、死亡都与自然界的变化休戚相关。人体自身以及人与自然界之间必须保持阴阳的协调平衡,才能健康长寿。《素问·调经论》曰:“阴平阳秘,自然界存在着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变化,由于人类长期生活在这种自然环境中,已经能够适应四季的变化,形成了自身的生理规律:春夏阳气升发,秋冬阳气潜藏。如果人们在养生过程中,能够顺应自然界的变化,调节脏腑的机能活动,注意养精安神,益气补血,保持机体阴阳平衡,身体就会健康,就能延年益寿。《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所以养生防病之核心是要调整阴阳平衡,最终达“阴平阳秘”的和谐状态[3]。
2.3 精充、气足、神旺为养生之基础道家认为,“精”是人的物质基础,它不仅是物质现象,也是精神现象。是人体正常生命的物质保证。中医认为:精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精分为“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先天之精”秉受于父母,“后天之精”源于脾胃化生的水谷之精和肺吸入之清气,“先天之精”必须得到“后天之精”的不断充养方可保持充盈,发挥其功能。道家认为,“气”是生命现象和生命本身的本源。《庄子·知北游》曰:“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 气聚成人,气消则人亡。中医的“气”是构成人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最重要的物质。《难经·八难》曰:“气者,人之根本也”。人体的“气”具有很强的活力,有不断运动的特性,它既是人体重要的组成部分,又是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推动着人体生命进程,贯穿于生命运动的始终。“气”的活动一旦停止,生命也便终止。中医的广义“神”指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狭义之“神”为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道家认为,“神”是人的生命来源。老子说:“谷神不死”,即养神才能不死,“神”要靠“气”来滋养才得以发挥功效,人只有注重“神”的内守,才能身心健康。
道家和中医都认为三者之间相互联动、相互为用,精、气、神被称为人身之“三宝”。精能化气,为气之源,气能生精;精充气旺,气生精盈。精气是神活动的物质基础,精充则神旺,精亏则神疲;神能御精,神安则精固,神荡则精失;精为神之基,气是神之力,精气充足则神才充沛旺盛。由此强调了精、气、神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作用以及养生中的重要意义,主张在养生过程中要注意保养人体的精、气、神“三宝”,以精充、气足、神旺为养生之基础,如此可达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目的。
3 小结
道教养生观,就是道教对人的生命、人与自然、精神与自然关系等一系列问题的基本认识和态度,也就是道教养生思想的基础。道教文献中的大量的养生著作和道教养生方术,充分体现了道教珍爱生命、重视养生,渴望永生的热忱和探索精神。道教独具特色的养生观中包含其积极的人生态度,是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遗产,它对中医养生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形成了以顺应自然、与天地合参为养生防病前提;以阴平阳秘为养生防病之核心和以精充、气足、神旺为养生防病之基础等的中医养生学养生防病的基本思想。为使中医养生学理论体系不断完善,我们应在此基础上继续挖掘和整理,投入更多的精力、采用更科学的方法,将探索延年益寿的研究工作持续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