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慢性肾脏病已经成为全球性公共健康问题,其患病率和病死率高,并明显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产生巨额的医疗费用。中西医结合防治慢性肾脏病有优势,但也存在不少困惑。中西医结合防治慢性肾脏病的思路和方法是:(1)加强单病种优化方案的研究;(2)加强确有疗效的新药开发研究;(3)加强中医药治疗肾脏病作用机制的研究;(4)加强有毒中药肾损害的机制及防治研究;(5)利用系统生物学的方法,探索中医肾本质的研究;(6)组织编写《慢性肾脏病中西医结合防治指南》;(7)大力宣传,重视普查,早期预防。期望通过实现上述措施,以提高中西医结合防治慢性肾脏病的诊疗水平。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肾疾病; 研究思路; 方法
1 慢性肾脏病的危害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NIH)的统计表明,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占美国医疗人群的7%,却占医疗预算费用总额的24%;终末期肾脏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 ESRD)每人每年需要透析的费用为65 000美元,预计2010年美国用于ESRD的费用将高达290亿美元[1]。目前我国尚无准确的CKD流行病学数据。据2005年北京市石景山地区40 岁以上常住居民CKD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CKD患病率为9.4%[2]。据此推算,我国CKD病人将超过1亿,ESRD病人超过300万。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300万ESRD病人中仅有6万人接受肾脏替代治疗。据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医疗保险司统计,替代治疗每人每年费用10万~13万元人民币,仅这 6万接受肾脏替代治疗的ESRD病人每年的医疗费用就高达60亿~78亿元人民币,若ESRD患者全部接受替代治疗,医疗费用将高达3 000亿~3 900亿元人民币。CKD患者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 SCr)超过150 μmol/L时,死于心血管并发症者是普通人群的15倍,尿毒症患者死于心血管并发症是普通人群的35倍。ESRD给社会和家庭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给患者本人造成终身遗憾。虽然ESRD目前无法治愈,但CKD还未进展到ESRD时,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去积极干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中西医结合治疗CKD的优势与不足
中西医结合是中国特有的传统医学与西方医学自然渗透的产物,存在于我国中医院及相当一部分西医院的医疗实践中。许多肾脏病专家都在积极探索肾脏病治疗的中西医结合之路,如著名的肾脏病专家黎磊石院士开发研究中药提取物雷公藤多苷,为临床肾脏病的治疗提供有效的药物;陈香美院士获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 “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 IgA)型肾病中医证治规律研究”,为IgA型肾病的中医证治规律提供科学证据。他们是肾脏病领域中西医结合的典范。中西医结合在肾脏病领域有明显的优势并取得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惑。
2.1 中西医结合治疗CKD的优势
2.1.1 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副反应 著名中西医结合肾脏病专家叶任高教授指出:“中西医结合要源于中医,而高于中医;源于西医,而高于西医。”这才是中西医结合的目标,也是中西医结合的优势所在。如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在使用泼尼松、细胞毒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ngiotensio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 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ngiotension?Ⅱ receptor blocker, ARB)等治疗的同时,再结合雷公藤多苷、火把花根片或中药汤剂等中西医结合疗法,其疗效较单纯中医或西医疗法显著提高。中药还可明显减轻大剂量激素引起的医源性柯兴氏综合征副反应,减轻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 CTX)引起的消化道反应及骨髓和性腺功能的抑制[3]。
2.1.2 中西医结合一体化治疗 中医、西医对疾病不同阶段的治疗,各有优势和劣势,中西医结合能取长补短,使病人得到一体化的治疗。如,IgA型肾病表现为单纯性血尿时,西医无特异性疗法,中医汤剂加火把花根或雷公藤多苷有比较好的疗效;在表现为中等蛋白尿和血尿时,以小剂量激素、ACEI加中药汤剂或雷公藤多苷有比较好的疗效;在大量蛋白尿时,则以大剂量激素、ACEI加中药汤剂、雷公藤多苷或火把花根治疗;出现细胞性新月体时,则以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出现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 CRF)1、2期时,以中药汤剂口服、中药保留灌肠及中药熏洗,同时配合减轻肾脏“高灌注、高滤过、高压”的ACEI和ARB等治疗;到尿毒症期以替代治疗为主,中药配合改善营养等中西医结合治疗为辅。中西医结合在疾病各个不同阶段切入,各施所长才能得到最佳的一体化治疗。
2.1.3 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判断疾病预后,提高治疗敏感性 例如,肾病综合征不同的病理类型都可以表现脾肾阳虚证型,而微小病变的脾肾阳虚证对治疗反应好,预后好,局灶节段硬化的脾肾阳虚证对治疗反应差,预后差。西医诊断下的中医辨证,提高了中医对肾病预后的认识。
2.2 存在的问题和困惑
2.2.1 中西医结合治疗CKD的方法还缺乏循证医学证据 尽管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种肾脏病报道很多,但绝大部分都停留在专家个人的经验和各自单位的临床观察,没有进行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其疗效的客观性很难确定。
2.2.2 疗效机制不明 中药的成分复杂,经过炮制、配伍、煎煮和体内代谢后,成分的变化更是不得而知。因此,中药很难用单一指标去考察其疗效,作用机制不明。在中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西药治疗,其疗效机制更是不清楚。因此,中西医结合治疗CKD的疗效机制只能用“黑箱理论”去解释。
2.2.3 行业内尚无《中西医结合防治慢性肾脏病指南》 中西医结合治疗CKD无规可循,中西医结合肾科医生临床诊疗缺乏权威的参考和指引,医患安全性差。
2.2.4 基础理论研究较迷惘 中医学的特点是辨证论治,其“证”的研究是中医基础理论的核心,是中医现代化的瓶颈。但目前对肾虚证等“证”的研究还没有找到特异性的客观指标,离揭示“证”的本质还有很大距离。
2.2.5 还没有形成中西医结合医学理论 目前中医临床是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辨证论治为特色的系统论思想指导实践;西医是以“还原论”为主导思想,以逻辑思维为特征,以实验手段为主要研究方法,借助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等手段来指导实践[4]。中医、西医都是在各自的理论指导下进行临床实践,还没有形成中西医结合医学理论,新理论的形成还有待漫长的时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