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初中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情感态度的培养是重要的教育目标之一。本文根据作者的教学实践,分析了初中英语理性教学方法与情感教育的三个结合要点——教学声音、课堂形式及实践体验对情感教育目标的接纳。
关键词:初中英语 教学方法 情感教育
英语课程标准里面共给出了“语言应用技能、语言知识习得技能、文化意识、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五项目标,如果只注重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忽视情感态度的熏陶,学生的学习目标是不完整的。至于熏陶情感态度的方法,则见仁见智,不可一概而论。
一、教学声音的情感融合
之所以将教学声音从教学形式中剥离出来,是因为在语言的习得过程中,声音的主线作用非常明显,若说“形”是教学之舵,那么“声”则是教学之桨,只是分工不同而已,其重要性则是不言而喻的。从心理层面来分析,初中生对于声音的敏感度很高,他们能够依赖声音的效果分辨情感、处理情感,而理性思维所占的比重则很低。因此,教师若想顺利完成情感教学目标,就应当注意声音效果的应用。有一部分教师在给初中生上课时依然习惯性地采用针对小学生的声音,虽然不能说这是错误的,但毕竟考虑欠周到,因为初中生想要的声音和小学生想要的声音是不同的。声音的作用是交流,对于教师来说,这种交流应该更多地用于揣摩学生的心理,对于英语教学来说更是如此,教师需要找到学生需要的、与教材相匹配的声音,使课文的情感韵味充分体现出来。
比如,在讲授Food这部分内容时,教师便可以将自己置于同学生平等的地位,和学生一起讨论健康的、不健康的食物,讨论“Fast food,instant noodles and cola are bad for their health. Sweet snacks are bad for their teeth”,等等。由于初中生正处在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所以这种关于饮食的讨论很有必要,此时教师的声音既不能是针对小学生的幼稚之声,也不能是冷冰冰的说教之声。尤其是在为学生拓展那些与食物有关的俗语如“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时,声音更应当如朋友般亲切,以便让暗含的情感更为明显,让学生通过声音介质吸收到表层知识以外的情感内涵。
二、课堂形式的情感渗透
教育的过程中离不开情感的必要宣泄,情感是目的,同时也是过程,这就如同中国山水画虽佳,如果没有诗词相衬总感觉不完整,将情感附着在课堂形式之中,是对课堂形式本身的升华与丰富。对于语言的教学来说,这种情感的附着与渗透会起到增加课堂隽永味道的作用。而且在实践中已经得到充分证明的是:情感的渗透需要师生双方的良好配合。在英语课堂中,教学形式易于区分控制,如固定的容器,随圆就方;教师则像工匠,可以随意切磋琢磨;情感则像容器中的水,是随教学内容而变化的,而它又会在不知不觉间增加容器的重量。也就是说,教学形式是英语课堂的过程、走向及整体框架,而情感的宣泄则让英语课堂充满生命。可以说,情感宣泄虽然并不特别,其重要性却很突出,既能辅助学生达到基本知识技能目标,又能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使两个方面可以兼得,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思想性、深度及广度。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情感教育的震撼力不是一般教学方法可以比拟的,它能有效激发学生心中所深藏的情感力量,让学生产生强烈的、与教师配合完成教学任务的意愿,而在这种意愿的蕴藉之中,学生领悟能力的增强无疑是同步进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