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心理健康是学生人格健康发展的基础。当前我国对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仍存在诸多问题。本文提出了当前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从学校、教师、教学课堂及学生家长四方面提出了做好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策略。
关键词:心理健康;初中;现状;策略
【中国分类号】G444
引言:随着我国社会物质文明建设的进一步完善,精神文明建设逐步走进人们的心中。祖国的教育事业正处于蓬勃发展的时期,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是否具有足够的心理健素质,成为近期教育界乃至全社会关注的重点。教育不能只关注于“教”,更重要的是“育”,而这个“育”字就蕴含了老师如何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高尚的道德,建立健康完善的情商等等内容。从发展心理学角度出发,初中生处于青春前期,是人生发展中最叛逆、自我意识第二次萌芽、可塑性也最强的时期。许多家长反映,这个时期的孩子不如以前听话了,也不如以前好管理了,甚至不如以前好交流了。其实这是初中生正常心理变化的一个阶段。而作为初中心理健康课程的老师,需要充分利用这个阶段,正确引导孩子,促进其顺利健康发展。
一、 当前我国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我国绝大多数学校都加大了心理教育的力度,大部分初中学校都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然而目前,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还有一些有待改进的地方。
(一) 课程安排随意,内容不系统
在一些开设了心理健康课程的学校中,只是有了心理健康课程的形式,存在其他课程老师或者班主任老师占用心理课,或在班会课上由班主任老师临时组织学生讨论一些有关心理健康的话题代替的现象。这样不系统的授课,使得一些真正困扰学生的问题难以得到解决。例如性的问题。初中生正好处于第二性征发育期,随之而来的,心理上也会发展出性的萌芽,对异性好奇,渴望与异性接触。这就很容易学生错误的理解了这种好奇和渴望,而发展成为早恋。甚至有一些学生会由于好奇会去尝试性行为,而因为没有在专门的时间经正规的途径对其进行引导,会增加这些学生对自己造成伤害的几率。但是,如果没有正规安排心理课,较少老师会将性的问题纳入到临时讨论的心理话题当中,这也就剥夺了学生正确了解性的问题的机会。
(二) 教师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就笔者的调查,不少学校的心理健康老师由班主任或者政治老师兼职担任,缺乏专职的心理健康老师。这些教师大多只在学生时代修过一门“教育心理学”,没有进一步针对心理学进行深造。他们对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大多仅限于了解内容,对于如何教授,却不得要领。因此,很容易将心理健康课上成批斗会、思想教育课等等。
(三) 缺乏合理考核机制导致学生家长均不重视
心理健康课与其他文化课不同,学习的质量高低不能简单的由一张考试卷子来衡量。因此,大多数学校对心理健康课的教学质量是不设考核机制的。这样一来,老师和学生都容易产生懈怠心理。加之由于某些功利的因素,学生以及家长乃至校方都对其他文化课的考试成绩更加重视,因此,很多学生将心理健康课当作是自习课,拿它来写作业,甚至家长对其也毫不重视,告诉孩子没必要太在意心理课等等。这样导致原本可以快快乐乐在玩耍中学到的心理健康知识,让学生当作糟粕扔掉了。学生该发展的心理能力没得到充分的发展,该知晓的心理常识学生没有学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