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直面当前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提出要以“现实的研究人”的马克思人学思想为基础,树立教师为主体的理念,完善以教师为主体的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并结合北京联合大学在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主要做法进行实践层面的例证。
关键词:“现实的研究人”;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模式与实践
以教师为主体开展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性分析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党全部工作的生命线,也是我党所特有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但在实际工作中,针对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效果并不尽如人意。从根源上讲,要切实增强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首先要明确“谁是主体”的问题,应该围绕谁的需求和实际来开展工作。
从理论层面来看,“现实的研究人”是马克思人学的基本出发点,具体来讲就是要关注人的生存境遇,研究人的现实要求及其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和现实矛盾。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在做“人”的工作,而且是做一个知识层次和内涵修养普遍较高的群体的思想政治工作。他们具有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和较强的问题分析能力,让他们“自教自律”比单向灌输和简单说教更容易被接受。
从实践层面来看,当前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也亟待确立教师的主体地位。一是当前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面临新问题。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不断变化,社会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及互联网和现代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冲击着高校教师的思想和生活,使高校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呈现多元化、复杂化的变化趋势,在少数教师中甚至出现了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的不良现象,从而给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问题。二是当前高校教师思想政治状况方面呈现新特点。主要表现在:对政治的关注与参与更理性,关注的热点主要集中在涉及国家根本利益、祖国统一和民族尊严等爱国主义色彩比较强烈的问题上;在价值取向上虽能兼顾国家与集体利益,但会更加注重个人的实际利益和成长发展,价值观念多样化、个性化色彩更为明显;对关系自己切身利益的问题会更敏感,如果处理不好,容易引发不和谐、不稳定的因素。三是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本身还存在一些共性的不足及需要加强的方面。首先,相对于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高校对教师思想政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足,缺乏人员、经费和体制的保证;其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单一,理论学习、思想教育与教师生活、工作的切合度不强;最后,对教师的个性、心理、兴趣、爱好和处境等研究不够深入,导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等。
为此,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牢固树立“以教师为主体”的理念,要学会“现实的研究教师”,根据教师的思想实际和利益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工作方式、教育内容和工作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理论引领、思想教育、情绪疏导和行为指导等,使教师能够正确对待自己的利益需求,形成正确的思想动机,采取适当的行为,切实形成以“教师为主体”的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模式。
完善以教师为主体的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模式
1.建立教师思想政治状况常态调研机制
人作为有感情、有理性、有意志、有道德的高级动物,有各式各样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人的利益需求推动人形成一定的思想,并使人在一定思想的支配下产生一定的行为。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实践中,要坚持教师的主体地位,必须了解高校教师的利益需求和思想实际,建立教师思想政治状况常态调研机制。在每学期开学、重大纪念活动期间及突发事件敏感期,通过座谈、访谈、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及时了解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思想动态和他们关注的问题,并适时汇集民意,释疑解惑,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同时,要高度关注教职工的利益诉求,积极为教职工办实事,建立并完善诉求反映渠道,着眼教职工幸福,抓民生工程,促进校园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