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的优势日益凸显。在传统教师培训模式的弊端突现之时,如何利用当下“互联网+”的潮流,搭建网络环境,支撑传统的教师培训问题成为日益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互联网+”时代信息化教育的探讨,寻求与传统教师培训模式的结合,以期发挥各自优势,提高教师培训的效果,对教师专业的发展提出一定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 ;教师培训;策略研究
“互联网+教育”,顾名思义,是在尊重教育本质特性的基础上,用互联网思维及行为模式重塑教育教学模式、内容、工具、方法的过程。2015年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互联网+”的概念,并推动了其后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作为传统行业的教育,教育学者们也纷纷出谋划策,试图寻找着互联网与教育的结合点。同年的5月24日,“互联网+”时代的教育信息技术与教育变革研讨会在华南师范大学举行。研讨会旨在共同探讨“互联网+”新形态下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变化,及其对教育变革产生的深远影响,推进中国教育信息化事业健康发展[1]。
其实,互联网早在几年前已经开始应用于教育领域中。其中“MOOC”是典型的例子,它以其丰富的教学资源和自由的教育环境得到了广大学习者的青睐。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视频课程,它是由许多“微课程”组合而成,通过设置阶段关卡,让学生进行阶段性学习。这就类似于一款通关游戏,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学习所带来的乐趣。
一、“互联网+教育”的内涵
从互联网演化路径上看,“互联网+”是创新 2.0 下中国互联网发展的新形态、新业态,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互联网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已经是融资源、技术、管理于一体的知识社会载体,创新 2.0 与互联网结合,浑然天成,将会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既是创新的动力,又是创新的工具和源泉[2]。
“互联网+教育”是教育信息化的体现,是教育在线化、数据化、可视化、自主化、个性化的体现。“互联网+教育”通过在互联网视角构建教育,弱化了校园的同时,也强化了教育的本质。同时,“互联网+教育”又要求信息化的融合和协调发展,在资源共享的条件下实现信息化建设与师生、物、组织、管理等的协同。
二、教师的学习特点以及培训困境
(一)教师的学习特点
教师的学习,是教育研究者们的一个重大研究课题。迈克·富兰(Fullan,M.)在其著作《变革的力量:透视教育改革》中曾写道:“当教师在学校里坐在一起研究学生学习情况的时候,当他们把学生的学业状况和如何教学联系起来的时候,当他们从同事和其他外部优秀经验中获得认识、进一步改进自己教学实践的时候,他们实际上就是处在一个绝对必要的知识创新过程中。”因此,教师获取知识,并不是单纯地从书面上获取,而是在实践中不断突破和总结,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