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改作业是教师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项目。然而,有的教师(特别是数学教师)却狭义地认为批改作业只是对学生的作业内容进行正误判断,这实际上是大大削弱了批改作业的教学价值。其实,批改作业中还有一项非常特别的内容——评语,这种人文语言符号在作业中具有很深远的意义,尤其是对正处于学智启蒙阶段的小学生而言,他们更容易为作业评语所影响。因此,教师应该重视作业评语的作用。
一、方法指导
有效的作业评价并不是简单的正误判断,特别是当学生答题错误时,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自己的错误,而且要知道“为什么错”“怎样改正”,而这就需要教师通过作业评语来指出。以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为例,有的学生是因为位数没有正确对齐而计算错误,有的是因为没有考虑到运算顺序而计算错误。对此,笔者将这些错误原因以指引式方法写出,写上诸如“请在草稿纸上按正确的位数对齐后再试试”“运算顺序正确吗”“重温一下四则运算的计算法则后再试着做做看”等引导性评语,使学生能从评语中明白出错原因,以及了解改正方向。值得注意的是,教师通过作业评语来对学生进行方法指导时,可以有几种评语书写方式:①陈述式。即直接指出学生的错误原因。如“运算顺序错误”,让学生一目了然地知道答错的原因。②疑问式。如“运算顺序正确吗”,让学生自行排查答错的原因。③引导式。如“不如检查一下运算顺序”,给学生指明方向,让学生自己去寻求答错的原因。不论是哪一种方式,教师都要因人而异地去尝试,以便通过作业评语来对学生进行数学方法的指导。
二、鼓励肯定
一般来讲,很多数学教师在批改学生作业时,凡是答对的,基本就是打钩或给满分,这是因为他们将作业批改的作用无意识地缩小为“发现错误,找出病因”,实际上,他们都忽略了“发现优点,强化优势”这一个作用,即对于答题正确的学生,教师也可以通过作业评语来对其进行鼓励肯定。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为例,在一年级下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这个章节里,学生是第一次正式接触数据运算。从小学生的角度来看,这可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因此,凡是答对的,笔者都会在打钩、给满分后,写上简短的评语,如“太棒了!”“非常好!”“厉害”等。如果是稍微有难度的,特别是一些“巧妙法”,比如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运算,有的学生会通过口诀法来提高计算速度与效率,如“加9要减1”“加8要减2”等,对这些有技巧性的解题方法,笔者在评语中就会写上“解得巧!”“方法妙!”“脑筋转得快!”等更加具体的鼓励肯定语言。实践证明,当学生在作业本上看到满是对自己肯定的评语时,会因此而受到鼓舞,并会有意识地努力让自己的这种优秀继续保持下去,以期下一次仍获得教师的称赞。
三、鞭策提醒
教师除了注意对学生的每一次作业进行批改,还应当注意连续一段时间关注学生的作业情况,由此来判断学生近段时间的学习状态。假如学生连续几次的作业完成情况都不尽如人意,那么教师就可以通过作业评语来对学生进行鞭策提醒。以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教学为例,笔者发现某个学生存在运算顺序不正确及口诀背诵有误的问题。在指出错误原因后的连续三次作业中,该名学生仍然难以提高答题准确率。对此,笔者的评语就写成“你上课时很认真听讲,你是不是还没有背诵好四则运算的口诀?要努力把上课认真听讲的状态继续保持到作业完成中哦”“你一直以来的数学都很不错,但怎么四则运算老是会犯错呢?这已经是第四次出错了,老师希望下一次写给你的评语是‘进步了’‘很棒哦’”等。这种略带不满与批评的提醒评语能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学习不在状态上且作业完成质量不好。实际上,与口头批评相比,通过作业评语来提醒学生的不足是一种更为委婉含蓄且更容易被学生接受的方式,特别是性格内向的学生,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弱,这种书面的鞭策提醒则能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使他们能尽量避免被教师公开批评而受到伤害。
四、沟通交流
考虑到学生每一次完成作业都是在作业本上,即每一次的作业都是延续的,不是断层的,因此,作业本也可以成为教师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的一个载体。以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教学为例,有一名学生搜集的是花瓣的种类与名字。该生平常在班级中表现较为内向与安静,当笔者批改到他的作业时,觉得这可能是一个可以引导其性格转变的机会,因此,就在评语中写道:“你搜集的这些数据特别有意思,老师想邀请你在课堂上与同学们一起分享,可以吗?”后来,该生在下一次的作业中回复道:“可以,但是我不敢,怕。”这说明该生已经接受了笔者的建议但还是因为性格的原因有所犹豫。对此,笔者在该次作业中写道:“谢谢你愿意分享,不用怕,大胆点,老师会帮助你的哦。”在下发作业并确认该生看过笔者的评语后,在课堂结束前两分钟笔者就邀请该生和大家分享他搜集到的数据,并且带动全体学生为他鼓掌,向他竖起大拇指。最后,该生非常顺利地完成了分享并且在后续的作业中还特别对教师表达了感激之情。由此可见,对于教师与学生而言,作业评语这种书面的、私密的形式更容易进行沟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