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爱在细节,教师要学会爱,爱在细节,因为教育就是一堆细节。老子说:“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这尤其适合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孩子不会一夜之间突然长大,教育也不会一蹴而就。孩子成长的过程是一个“量”的积累过程,是由一个个细节、一件件小事对孩子的影响作用组成的。孩子年龄小的时候,彼此差别并不大,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间的差距日益明显,主要是由于对孩子细节教育上的影响所带来的差异。这里既有家长对孩子的影响,也有老师对学生的影响。
关键词:细节;健康;成长
一、案例回放
第一幕:
下午放学孩子刚离开路队,见到家长,就要小解,家长随意让孩子在路旁就地解决,旁若无人。可以想象,这样的事情次数多了,细节就会变成大节,孩子就会成为一个缺乏公德意识的人。这就说明我们的家长没有注意教育孩子的细节。
第二幕:
校园甬路边有一个垃圾袋,来来回回很多师生经过,竟没有人去理会。其实这是一个很好的德育素材,老师没有发现学生身边的教育资源。这说明老师需要关注教育学生的细节。
这两件事的确很小,或许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影响甚微,但这样的“小”多了,就会由微而著,小疾成大病,成为影响孩子长远发展的障碍。我们应该做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把握育人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
二、什么是细节
顾名思义,细节就是细小而又具体的事物、事情、环节或情节;细节是哲学意义上的“量”,量的积累达到了一定的度就会实现质的飞跃;细节是一种习惯,是一种积累,也是一种眼光,一种智慧。细节影响品质,细节体现品位,细节显示差异。
细节是教师的言谈举止,举手投足;细节是家长的待人接物,一言一行。细节是升国旗时凝重的目光,是师生间一句简单的问候,是看见地面纸屑时一个弯腰……
教育无小事,必作于细。对孩子而言,细节是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
三、德育工作面临的两个主要问题:
1、现在我们的德育工作以灌输为主要方式,缺乏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亲身体验。虽然德育离不开灌输,但是我们只是一味的灌输,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其实这样很难达到我们的教育目的。现在的德育和过去的学科教学一样,教师是演讲者,学生是听众。虽然我们也不止一次的强调要把老师讲过的道理记在心理,并要求学生要应用到实际行动中,然而,学生可能是记住理论了,但应用到实际行动中的又有几人呢?很多学生在老师面前是“乖乖儿”,而回到家里却成了“小皇帝”“小公主”。这样的现象归根结底就是因为我们把德育工作简单化了,简单的你给我收式似乎已成为德育教育的主要手段,教师告诉学生多少,学生接受多少,但学生一旦离开教师,就会丧失辨别能力,自己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根本不管老师讲过什么,一切都按自己的意愿来做。还有的学生对老师所讲的德育理论常常是“左耳进右耳出”、“今天说了明天又忘记了”的现象。老师说了一遍又一遍,但学生却是一次又一次地犯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