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历史教学 综合能力 培养
《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这说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核心。
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呢? 下面谈一谈自己的做法。
1.阅读能力
学生的阅读能力直接影响着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对知识记忆的巩固。因此,在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阅读教材,对教材的重点、难点做符号,对难懂的字、词、名词术语可以问老师,也可以借助工具书或上网查询。同时列出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边读边理解,最后得出结论。然后由老师精讲,指出学生在某一问题上存在的问题。
按照教师列出的提纲回答问题,这只是培养阅读能力的低层次阶段。更高层次的是培养学生在阅读中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个过程需较长时间的培养和锻炼。其次,有目的地指导学生阅读课外历史读物,开拓学生视野和思路,增加他们的理论知识。在实际运用中根据单元教学内容需要向学生提供一些书目,如《中华五千年》及一些白话文的历史典籍等。
2.表达能力
主要包括口头表达,书面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在回答问题时要声音响亮,口齿清晰;叙述事件时要情节连贯,有头有尾,使人听得明白;分析问题时,逻辑清楚,抓住要领。其次,锻炼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如讲故事前,先让学生写发言提纲,然后指导学生写一写历史小论文。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3.识图能力
学生有较强的识图能力,就会比较容易理解抽象的历史概念,因此,在教学中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首先,指导学生识别方位,弄懂图例和各种符号的含义。然后明确地图内容要点,掌握读图的一般步骤。
在讲张骞出使西域这部分内容时,指导学生观察《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使学生掌握“西域”的空间概念,从而进一步认识到张骞出使西域的历史意义。
另外,经常布置一些地图作业,用好历史地图填图册,指导学生绘制地图。
通过这些方法,不仅学生的识图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也加深了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在教学中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4.鉴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