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新课改浪潮在全国范围内风起云涌,形形色色的改革大有“乱花渐欲迷人眼”之势。那么,到底什么样的改革才是真正成功的。我们只需掌握一条回归教育本真的标准即可,那就是把学习权交还给学生,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在此基础上,激发学习愿望,提升学习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从这一标准来看,“导·学·评”三位一体教学模式无疑是成功的课堂教学模式。它致力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致力于为每位学生创造目标明确的学习环境,致力于打造让每位学生展现自己的课堂文化,并使学生在学习方式的改进、学习力的提升以及素质的培养等方面收到很好的效果。
以笔者的感受而言,这一模式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提升效果相当显著,无论是自主学习的能力还是合作探究问题的能力,无论是阅读能力还是理解、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都可以在教师精心的教学设计下得到极大的锻炼与提升。下面以人教版高中历史 《社会主义初期建设道路的探索》教学设计为例予以论证。
“导·学·评”课堂模式将学生的学习活动分为三个部分,即课前、课中、课后。课前部分主要利用导学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实现两个目标,一是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中的一部分,即符合学生现有能力的问题解决,二是通过自主学习进行质疑,发现学习中存在的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在教师进行预学案批改时发现整理,以二次备课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再设计,实现教学的针对性。本课设计了学生自主完成的问题:(1)苏俄时期推行的两种经济政策(概念);(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背景及政策要点;(3)在1920~1921年,苏俄遇到了哪两个方面的危机?为此苏俄采取了什么措施?(4)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及效果。这一设计可以使学生有针对性阅读教材,又可以借助教材结合自己的思考完成知识结构的初步建立,同时还会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愿望,如为什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会酿成危机?新经济政策为什么是适合苏俄国情的政策?等等。
“导·学·评”课堂模式在课上部分的主要环节包括目标展示、预学案纠错、探究问题及情境呈现、小组合作探究、教师引导点拨、小组展示、教师完善归纳、学生自主整理等环节。 以本课为例,课堂第一环节为教学目标展示,本课学习目标包括:(1)掌握十月革命后苏俄推行的两种经济政策的实施背景、主要内容及作用;(2)通过对材料分析探究理解新经济政策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要探索,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与发展,培养学科思维;(3)通过对比分析,理解现代化建设具有多样性,各国之间应相互借鉴,培养开放意识。
目标展示之后进行预学案纠错,教师用PPT呈现六个预学问题的答案,对学生预学部分内容进行针对性纠错。同时教师要补充问题,引导学生思维,进行知识的进一步理解。本课教师补充提问:
(1)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作用怎样?
(2)国家资本主义是指在国家控制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将一部分中小国有企业转给私人经营。其意义何在?
(3)允许自由贸易的进步性如何?
(4)工资制体现了怎样的分配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