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光临汇博在线http://www.paper188.com
您的位置:汇博论文在线 > 文史哲学 > 教育教学 > 大学跨学科组织发展的动力问题及平衡机制

大学跨学科组织发展的动力问题及平衡机制

2015-08-07 10:22 来源: 互联网 作者:关辉 浏览次数 2745


  (三)活力不足:重形式轻内涵 
  与单一学科组织相比,跨学科组织的优势在于形成学科联结、学科链乃至学科森林[9],跨学科可以为学术研究带来活力。美国大学中常见的学术活力与西方思想体系有着基本整一的思想脉络以及注重方法论有关。[10]但我国大学的一些跨学科组织活力不足,即便是实施“2011计划”之后,大学跨学科组织建设的外部动力倍增,少数跨学科组织增强内涵建设、加强与产业市场联系增强活力外,大部分组织依然存在明显的拉郎配、挂牌子等形式主义,缺乏清晰的内部治理方略和积极主动性,筹备积极、建设缓慢、重申报、轻建设。一些跨学科组织内部学科链断裂、制度建设滞后,内涵建设明显不足。由于研究绩效不高、缺乏有显示度的成果,导致组织无法以创新成果应对快速变化的外部环境,外部动力骤减,组织活力消弭,甚至被淘汰。正如理查德·L·达夫特所说:组织在环境中生存与否和生物的适者生存的规律一样,环境依据组织结构的特点及其与环境相适应来选择和淘汰一些组织。[11]新的跨学科组织被外部环境淘汰的速度是惊人的,因为还没从根本上形成传统组织的惯性。 
  二、大学跨学科组织动力问题产生的根源 
  跨学科组织内部动力问题的产生,其主要根源是发展动力异化、组织动力弱化以及目标动力虚化等多动力因素不均衡的综合叠加结果。 
  (一)发展动力异化:功利主义取代理想主义 
  跨学科研究的动力观直接受科学观影响。不同的科学观蕴藏着对科学研究动力的不同的理解与选择。理想主义的科学观认为科学知识生产的动力源于科学家求知的内在冲动,而功利主义的科学观则认为这种动力源于社会的现实需求。[12]理想主义者偏好求知和求真的超现实性研究,功利主义者偏好研究的现实性和应用性,将知识转化为社会生产力。由于满足社会需要直接面对的是物质利益,因此社会的承认即物质的奖励成为现代大学跨学科组织的重要动力源,理想主义的动力即科学好奇心与共同体承认也都蜕变为物质利益与社会承认。同时,功利主义也认为促进知识转化的前提首先要有物质推动。在大学内部,跨学科组织往往是资源、项目的集中地,有些大型跨学科研究机构,如国家级实验室和研究中心受到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甚至“富可敌校”,与大学本身平起平坐,资金充足、设施先进、大师集聚、国际合作、强强联合等等都为其注入强大的物质动力,其目的就在于通过物质推进跨学科研究的创新性。这种物质性的推动是必要且必须的,但从根本上忽略个体科学研究源动力即科研好奇心的重要性也是极具破坏性的。  (二)组织动力弱化:个体动力大于组织动力 
  大量研究表明,组织能在多大程度上保持整体协调与适应环境,取决于组织拥有怎样的成员,以及这些成员间有着怎样的关系。[13]组织内部,存在两种动力形式,即组织动力与成员动力,科学学概念里分别称为设计性动力与演化性动力。目前,现实的情况是,作为组织成员的跨学科学者往往并非主动参与跨学科研究,很多时候是制度干预的结果。这样一来,他们怀揣个人目标,即发表论文、项目资助、学界认同和职称晋升等来参与跨学科研究。同时,由于每个成员具有不同的知识位势、不同的学科等级,各有自身的知识分享目的,如社会科学学者利用自然科学学者的方法使研究成果更具有可信度,而自然科学学者利用人文科学的语言对自身知识进行解释以更容易被大众接受。由于组织成员都忽略组织的需要,自然引发跨学科研究动力不平衡,要么知识贡献动力不足,要么知识学习动力不足。当成员个体动力不能实现就会打消其参与跨学科研究的积极性,而当个体动力越来越明显就会取代组织动力,从而造成跨学科组织功能与意义的弱化、制度干预失败,组织协调性和适应性受到破坏。另外,跨学科组织中的马太效应以及信息、知识在个人组织内外互相封锁的现象都是组织动力个体化的重要表现,在很大程度上成为跨学科整合的巨大阻力。 
[上一页1  2  3  4  5  6 [下一页]

服务说明

汇博在线(paper188.com)网拥有实力强大的团队,能帮助你实现论文写作方法,论文发表,代写代发论文等服务领域.

我们承诺

在您接受本站服务的过程中,我们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包括后期免费修改、免费指导答辩等。衷心感谢您对本站的信任和支持!

论文指导范围

毕业论文,硕士毕业论文,研究生论文,博士论文,职称论文代写,领导讲话,报告总结,演讲致辞,心得体会,党团辅导等代写服务。

发表论文领域

发表省级杂志,国家级杂志,核心杂志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