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在讲授Friends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如果单纯地介绍单词、句型、语法,则课堂生涩无味,而如果借机插入一些同什么样的人可以交朋友的话题,效果会好很多,如俗语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朋友的外貌不重要,但是朋友需要具备true,keep secrets,honest,kind等品质,这些品质不必都拥有,但是一个好的朋友应该具备某些良好品质。此外,教师还可以教学生一些谚语,像常见的“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等。这样的情感教学模式的效果是硬性记忆练习的效果所无法比拟的,在硬性记忆练习中,学生把教师看作权威,一味顺从,主体意识得不到发挥,无形中把学生主动进行英语学习的机会剥离掉了,英语课堂的生机无法体现出来。
为了改变这样的状况,上述基于平等交流的英语教学很有必要,教师应当承担起英语沟通桥梁的建设责任,让师生之间有情、教材与学生之间有情、生活化英语与教学任务之间有情。当然,英语课堂的教学模式非止一种,教师应当以英语教学为中心,让情感的附着更加生动,而不可拘泥于某一种方法。比如在学习Let’s Celebrate时,让学生有机会接触不同地区的节日,了解它们独特的文化背景知识,此时单纯的平等交流式的情感渗透已然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了,情景剧、多媒体技术手段的引入几乎成为必须要做的事。教师还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达到情感的拓展与延伸,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别国礼仪,并与生活环境中的礼貌规范进行对比。这样一来,英语课堂的趣味性很浓,学生的情感有了依托,成为英语课堂的“粉丝”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
三、实践体验的情感丰富
实践体验的情感丰富是课堂基本教学任务的延伸,首先可以以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为目标,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更多的情感体验。中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均较为活跃,大家有很大的热情追逐新鲜事物,因此,教师要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使之能够更好地接触美、感受美、体验美。在牛津版教材中,有些与时尚、流行有关的内容(如时装),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先给学生播放一些时装表演的视频资料,在视频资料中,模特们所展示的服装款式丰富、漂亮,他(她)们在T台上的表演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学生在欣赏视频的过程中感受到了美。看完之后,教师可以向学生发问:“Can you design a suit of beautiful clothes?”学生会充满兴趣地回答:“I can.”在下次上课时,学生拿出他们最为理想的作品进行展示交流,课堂氛围显得特别活跃,大家都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接下来教师可以叫一些同学用英语推荐自己所设计的服装,其他同学则当观众,并用英语向“服装设计师”提问,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但体验到了美,而且还收获了成功的喜悦。
实践体验除了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以外,环保意识的培养同样可以融入其中。环境的好坏对人们的生活质量有直接影响,初中生应当养成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在“Wild animals,Birdwatchers,Natural disasters”等部分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和学生共同探讨保护野生动物、治理环境污染等问题,教师还可以从教材情况出发,联系生活实际,引领学生思考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环境的责任问题,要求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继而带动家人和朋友一起做公益。当然,英语课堂不是环保课堂,在这样的教育过程中,英语学习依然是首要任务。教师在进行情感渗透时,需要注意适时插入一些英语词汇知识、语法知识,并介绍一些西方文化背景方面的内容。
总之,在实践体验中,英语学习的“理”与情感渗透的“情”是密不可分的,不必强求分辨哪些是情的因素,哪些是理的因素,须知二者的有机结合才是最佳途径,毕竟对于初中生而言,还没有明确的课堂效果分析能力,他们需要的仅仅是生动灵活的氛围中的知识。
人文素养的增强让学生明礼仪、知荣辱、懂感恩,从而能更好地适应多元化社会的发展。将情感教育同平时理性的英语教学相联系,对于增强初中学生的人文素养及语言的表现能力都具有极其深远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