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教师培训的困境
1.教师培训涉及范围广,教师水平不一。教师培训尤其是“国培计划”的实施,为的就是提高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的整体素养。但这种培训往往是一个地区负责大片区域的培训,这使得很多地区的教育部门只能着重培训一部分教师,无法做到培训的广泛性。另外,农村教师的水平较低,如果进行统一的培训,部分教师无法得到他现阶段所需求的知识和概念。
2.课程结构单一。教师培训现阶段主要是在学校中进行,往往培训机构会事先准备一些教程,接着重复进行“工厂化教学”,所有教师接受到的知识是一致的,无法进行进一步的交流。
3.教师培训意识不强。教师培训过程中,大多数教师不明白培训的益处,某些教师无法从教书者转变为学习者,使得很多教师无法积极学习,甚至以教学任务繁重为由拒绝参加,导致培训活动很难得到开展。
4.学科带头人擅长于学生教学而非教师教学。教师学习有着其自身的特点,他们往往注重在情境下分析问题和学习知识。而培训中带头人往往依旧是像面对学生一样进行传统课堂教学,这使得教师很不适应身份的转换,也很难进行一定的教学交流。
5.集中培训对经费以及教学任务的挑战。集中培训的时间一般在几天左右,而对于偏远地区的教师来说,出行有一定的困难。加之学校安排的教学任务时间紧凑,使得这些教师很难安排空余的时间进行学习。此外,全国范围内教师培训的费用较大,会给国家造成比较沉重的负担。
三、“互联网+教育”模式下教师培训策略
黎加厚教授在四川师范大学主办的2014年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授课中提到:教师培训模式应转变为“参与—体验—观察—思考—分享”的新型思路。
基于当下教师培训的特点以及教师的学习特征,我建立了“互联网+”下教师培训的可行性模式,并进行了相关的模拟教学。在该模式下,我主要强调了教师培训活动中学员的自主性以及培训者在培训过程中的引导地位。(1)知识获取方面,通过与培训者的研讨,能得到自身发展所需的知识;通过与学科教师的交流中,大家能分别提出自身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供大家讨论和解决。(2)技能指导方面,突出了教学方法应源于一线教学而非理论者。只有不断进行实践摸索,教师才能掌握最佳的教学方式,并能分享其经验,供大家学习和交流。而培训者在这个过程中只起引导和评价反馈作用。
(一)知识获取教学
1.课前。培训者在推荐教程和发布作业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教师这一带有鲜明职业特征群体的学习特点,基于他们的工作需求,以实际中出现的问题为题,让他们理论联系实际。
教师可以在任何地点通过在线或下载的方式获取培训者所提供的教程进行学习,在原有自学的基础上,完成培训者所提供的作业,并通过查阅文献和研讨的方式对作业完成时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解决,将无法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供集中课堂上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