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结果
1.“3+2”高职护生一般资料
共调查321名“3+2”高职护生,均为女性,且均为汉族,年龄为18~20(19.35±0.72)岁;生源地:城市89名(27.7%),乡镇或农村232名(72.3%);独生子女195名(60.7%),非独生子女126名(39.3%);学生干部87名(27.1%),非学生干部234名(72.9%)。
2.“3+2”高职护生的共情现状
(1)共情总分及各维度得分。“3+2”高职护生的共情得分为(113±19.8)分,各维度条目均分由高到低依次为换位思考(5.76±0.83)、观点采择(5.23±0.89)、情感护理(5.12±0.64)。见表1。
(2)不同特征“3+2”高职护生共情得分比较。对不同特征“3+2”高职护生共情得分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是否为独生子女和是否为学生干部在换位思考维度上, 得分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来不同源地的护生其共情得分及各维度得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三、讨论
1.共情概念及作用
共情,是个体由于理解了真实的或想象他人的情绪而引发的与之一致或相似的情绪体验,是个人能以他人为中心,识别和接纳他人的观点并能够亲身体验他人情绪的一种心理过程。具备共情特质的人往往能切身感受到别人的需要与苦恼,并在必要时用得体和尊重的方式向他人提供支持与帮助。共情护理是指护士在护理患者过程中,运用共情理论站在患者的角色位置理解患者的情绪和需求,并将对患者的这种理解用语言和行动的方式反馈给患者。共情是护患沟通中必不可少的过程,提高共情护理不仅能让患者体会到护士对他们的理解、关心和体贴,更能帮助护士及时发现患者存在的健康问题,理解病人及家属的需要,从而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因此,在促进医患沟通、促进患者康复和增进护理人员职业成就感等方面,共情都起着重要作用。
护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是护士的后备资源,学生在校期间的共情能力会直接影响以后的临床护理工作质量。目前,社会对护理人才的庞大需求给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带来了契机,但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和学历层次的不断提高,给“3+2”护理高职毕业生就业带来了压力和挑战。其中,低学历层次和低职业素养成为她们就业时的最大障碍。共情是良好护患关系的切入点和职业素养的重要表现。因此,加强在校“3+2”高职护生共情能力的研究,有利于明确护理教育的方向和重点,使护生在进入临床工作后,更加适应环境和角色的改变,更易被病人和家属接受。
2.“3+2”高职护生的共情能力分析
本研究显示,“3+2”高职护生的共情总分为(113.34±19.86)分,略高于邱志军和潘云研究出的普通高职护生的得分(分别为100.75±17.57和105.38±18.92)分,并高于刘新萍研究得出的护理本科生的共情总分(84.14±11.26)分,略低于McMillan等测得的护理专业学生(114.57±10.94)的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