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光临汇博在线http://www.paper188.com
您的位置:汇博论文在线 > 文史哲学 > 教育教学 > 维、汉大学生在跨文化沟通中的委婉语使用对比

维、汉大学生在跨文化沟通中的委婉语使用对比

2016-06-07 09:36 来源: 互联网 作者:姚小玲,崔有为 浏览次数 1690

由于汉语发音中的一些谐音,汉族人民自古以来比较喜欢6、8、9、10这些数字,如6代表“六六大顺”;8代表“发”、“发财”;9则对应“长长久久”;10则代表“十全十美”。汉族人民不喜欢4,因为4的发音接近汉语中的“死”,所以人们觉得这个数字不吉利;而3的发音类似“散”,则让人联想到“散伙”这类不祥的词语。

而在维吾尔语言中,人们对于数字的喜恶不如汉语那么明显。相对来说,维吾尔族更多地将单数视为吉祥的数字,如1、3、5、7等。这主要是由于《古兰经》中的一些要求而来的,如一天要做5次礼拜、婚礼上3次询问是否愿意以及葬礼上裹上3、5层白布等。

之所以会存在数字上的禁忌差异,主要是由于汉语中一些数字的谐音被人们赋予了特殊的意义;而维吾尔语是拼音文字,不存在类似汉语这样的谐音,因此在数字上也不存在类似汉语的禁忌。

(五)社交禁忌的委婉语使用对比

三、结语

从以上几个方面我们可以看出,维、汉委婉语在使用时存在一些相似之处,同时也存在一些差异。相同之处在于两种语言在人名、称谓、疾病、死亡及社交等禁忌方面都有类似的表达,这反映出两个民族在某些习俗、道德、忌讳等方面有着相通的地方。不同之处表现在宗教习俗、数字禁忌等方面,这主要是由于其不同的宗教信仰及各自的语言特点造成的:汉族人民尊崇的是儒家文化,维吾尔语言则受伊斯兰教传统影响更多,因此维吾尔语委婉语的使用遵循严苛的宗教禁忌要求;汉族人民重视数字的使用,主要是由于数字的谐音被人们赋予了特殊的含义,而维吾尔语没有这样的谐音,因此在数字上没有这样的禁忌。

总之,委婉语的产生与使用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委婉语的产生、发展及使用能在不同程度上反映出不同民族人民在信仰、文化及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维、汉两族大学生在进行跨文化沟通时,对两种语言的委婉语在具体语境中的运用及其发展情况的掌握能帮助他们更全面地了解对方,使双方的交流更加有效、得体,并且能消除误解、减少摩擦,避免语用失误而引发的各种后果。

【参考文献】

[1]H.L.Mencken.The American Language[M].A.A. Knopf,1921.

[2]Jack C. Richards,John Platt,Heidi Platt. Longman Dictionary of Language Teaching & Applied Linguistics.[M]. Longman Group UK Limited,1992.

[3]Rawson,H. A Dictionary of Euphemisms and Other Double-talk. New York:Crown Publishers,1981.

[4]阿孜古丽·司马义.汉维委婉语的语用及修辞对比研究[J].语言与翻译,2010(4).

[5]热玛扎.美学语言学视角下的维汉委婉语[J].新疆大学学报,2009(5).

[上一页1  2  3 [下一页]

服务说明

汇博在线(paper188.com)网拥有实力强大的团队,能帮助你实现论文写作方法,论文发表,代写代发论文等服务领域.

我们承诺

在您接受本站服务的过程中,我们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包括后期免费修改、免费指导答辩等。衷心感谢您对本站的信任和支持!

论文指导范围

毕业论文,硕士毕业论文,研究生论文,博士论文,职称论文代写,领导讲话,报告总结,演讲致辞,心得体会,党团辅导等代写服务。

发表论文领域

发表省级杂志,国家级杂志,核心杂志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