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高职高专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
高职高专院校的语文教学目标,一般将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放在首位,在教学过程中强化听、说、读、写的训练,希望学生有效地进行多方面的交流,提高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进而提高人文素养。但是由于学生基础素质、主观态度、教材适用、课程设置等诸多方面的原因,使既定的目标的实现大打折扣。
多数高职高专学生的语文基础差,大多不具备语文自学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在授课中教师往往把大量精力放在基础知识讲解和文本解读上,不可避免地造成中学语文教学延续的状况,致使语言文字的实际应用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提高被弱化。
高职高专学生的文化基础决定了教师在授课时不能不涉及对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补充。当然大学语文毕竟不同于中学语文,教师在授课时在培养学生驾驭语言文字的实际应用能力和人文修养之间一定要注意权衡,以发挥大学语文课程的意义。
三、高职高专大学语文教材的选取
高职高专的语文教材类繁多,但是至今没有一本全国通用的高职院校语文教材。
有的教材以史带文展示了文学史的发展过程,系统呆板,而且以古文为主。针对这些古文,高职高专学生不可避免地要逐句串讲,这很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失去兴趣。
有的教材按单元主题分类组合,打乱作品的时代、体裁,难免跳跃性过大,显得松散。再加上一些主题思想之类的练习题,学生要么百度出千篇一律的答案,要么等教师公布标准答案,缺乏对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的锻炼,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毫无益处。
有些院校一味追求教材或教材内容的权威性,忽略高职高专学生自身的情况,选用本科适用的教材,超越高职高专学生的接受能力。
高职高专适用的语文教材,既要根据学生的素质及专业确定所选文学作品的难易程度及类型,又要确定教材的编写体例,在现在看来最完美的解决方案莫过于教师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自编教材。
四、高职高专语文教学方式的选择
某些老教师在高职高专的语文课上仍沿袭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的语文教学思路,从作家生平、写作背景到字词、段落、主题,最后归纳总结。在讲作家生平、写作背景时,或许还能激发一些学生的兴趣,到字词等基础知识时学生就开始感到乏味,一旦涉及作品本身,多数学生就心不在焉,越往后效果越差。
受过研究生教育的年轻教师,由于研究方向不同,在授课时往往侧重自己的专业方向,古代文学专业方向的教师侧重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专业方向的教师侧重现当代文学,语言学专业方向的教师侧重语言分析,甚至涉及本专业的前沿领域。高职高专的语文课毕竟是公共基础课,不是普通本科院校中文系的专业课,何况面对的是基础素质较差的高职高专学生,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