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结果及讨论
5.1小学生父母养育方式现状分析

由表2结果可知,丰台一小中高年级父母养育方式各因子得分高于原量表平均分的因子分别包括:父亲(偏爱被试、惩罚严厉、 过度保护、情感温暖与理解、拒绝与否认)、母亲(偏爱被试、惩罚严厉、情感温暖与理解、拒绝与否认)。低于原量表得分的因子有:过度保护(父亲)、过分干涉(父亲)、过干涉过保护(母亲)。这表明,对于小学生的父母而言,养育中更容易偏爱孩子,这与小学生年龄小,不具备自我保护能力有很大的关系;此外,惩罚、严厉依然是更主要的养育方式;相比较而言,来自父母的情感温暖与理解均处于正常值范围之内,但并不是得分最高的因子,这一定程度上表明,当父母用言语、行为等向孩子表达自己的关爱时,惩罚、严厉、拒绝否定等方式会阻碍孩子对爱和温暖的解读。同时,调查中发现,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和年级的升高,偏爱被试的养育方式在逐渐减少,干涉和控制的养育方式在增多。
5.2不同性别学生父母养育方式比较分析
表3 不同性别学生父母养育方式比较

由表3可知,小学中高年级男生在父母情感温暖、理解的得分低于女生,但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他因子得分均高于女生,其中呈现男女性别差异的因素是父亲(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母亲(拒绝否认、惩罚严厉)。有此可见,相比较女生而言,父亲更容易对男生实施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定、过度保护的养育方式;而母亲则更容易实施拒绝否认、惩罚严厉的教育方式。因此,男生成长过程中会更容易被否定和拒绝,更容易被惩罚。而这种相对消极的养育方式又直接影响到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
5.3不同年级学生父母养育方式比较分析

由表4可知,除在母亲一栏拒绝与否认因子中中年级组低于高年级组之外,其他因子中年级组均高于高年级组。但中高年级组在父母养育方式各因子上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5.4 父亲的文化程度对父亲养育方式的影响